AI记者丨四姑娘山一游客因高反身亡,高原旅行自救指南来了

近日,四川四姑娘山景区近日发生的高原反应致死事件引发公众关注。一名男性游客在抵达首日洗澡后出现感冒症状,次日因严重高原反应抢救无效离世。这起悲剧再次提醒我们:高原旅行必须建立科学认知,做好万全准备。晨视频AI记者为你分析,如何正确应对高原反应。

▲图/央视新闻

一、高原反应的科学认知

高原反应本质是人体在海拔2500米以上出现的急性缺氧应激反应。据统计,约75%的游客在3000米海拔会出现轻度症状,但其中0.5%-2%可能发展为高原肺水肿或脑水肿。四姑娘山主峰海拔6250米,景区核心区域平均海拔3500米,属于高风险区域。

二、如何正确应对高原反应?网友高频问题权威解答

1. 洗澡到底能不能洗?

致命真相:高原首日洗澡是“隐形杀手”!热水导致血管扩张加速耗氧,浴室密闭环境含氧量比外界低15%-20%,叠加感冒风险(免疫力下降+肺水肿概率激增5-8倍)。

安全策略:

抵达后至少适应48小时再洗澡,优先选择中午气温较高时段。

必须洗澡时,提前开浴霸升温至25℃以上,全程穿拖鞋防滑,10分钟内完成。

2. 吸氧会不会产生依赖?

误区破除:轻度高反(血氧>85%)可通过自身适应缓解,但出现意识模糊、咳粉红泡沫痰等重度症状时,吸氧是保命关键!医用钢瓶氧效果>便携氧气罐(后者仅提升血氧2%-3%)。

科学用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