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凯龙遇惊雷
2025 年 5 月 13 日晚,红星美凯龙一纸公告将创始人车建兴推至风暴中心。
这位从常州金坛木匠起家、打造千亿家居帝国的传奇商人,因被云南省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引发资本市场巨震。
从家具扛把子到借钱还债,已走到家具卖场范式革命临界点的美凯龙,正在体验新旧消费理念交替的残酷法则。
掌门人被监察委带走
继居然之家创始人汪林朋被留置,家具行业另外一家巨头红星美凯龙,同样遭遇创始人危机。
2025 年 5 月 13 日晚间,美凯龙在沪港两地交易所同步披露,公司接到公司董事车建兴先生家属的通知,于近日收到云南省监察委员会电话通知,对车建兴先生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措施。公告中一句 " 目前公司尚未收到书面通知 " 的补充说明,反而加剧了市场的不安,5 月 14 日开盘美凯龙遭遇大跌,虽后又回弹,最终仍以下跌结束交易。
这场风暴的核心人物车建兴,是红星美凯龙 34 年发展史上不可替代的灵魂角色,亦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白手起家的经典样本:以木匠起步,在 1986 年借款 600 元创办家具厂,1990 年开设首家红星家具城,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家具零售帝国。
在巅峰时期,红星美凯龙在全国布局 400 余家商场,资产超过千亿,2018 年,红星美凯龙实现 "A+H" 双重上市,市值一度突破 2600 亿元。
虽然在 2023 年的债务危机中,车建兴以 62.86 亿元将控股权转让给厦门国资建发股份,但车建兴通过多层股权架构,掌握了美凯龙 34% 的表决权,并以总经理身份继续主导公司战略转型与资本运作。
因此此次其突遭留置,不仅意味着企业权利中枢的空悬,更触发市场对于红星美凯龙债务危机、治理泥潭的多重担忧。
就在 5 月 14 日,美凯龙公告将于 5 月 29 日召开 2025 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此次会议审议的关键议题,既是向控股股东建发股份借款 95 亿元一事。
这是美凯龙应对自身超百亿短期债务的关键救命稻草,而如今掌舵人的突然消失,不仅让市场产生更为深层的忧虑情绪,也让不少投资人不得不重新评估美凯龙乃至车建兴本人各种承诺的可信度。
或涉职务犯罪
那么到底因为什么原因,导致车建兴被留置呢?
目前无论是云南省还是美凯龙,对此都没有明确的说明。美凯龙在公告中表示,
目前尚未收到任何书面形式《留置通知书》《立案通知书》,亦未收到云南省监察委员会需要协助调查或提供任何资料的要求。
不过外界猜测,监察委员会的介入通常指向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职务犯罪,暗示事件可能涉及政商关系或区域性项目违规。
2024 年,美凯龙原执行总裁高爽因通过虚增服务费侵占 349.3 万元,最终因职务侵占罪被判有期徒刑 3 年,缓刑 5 年。在此案件的审理中,车建兴的证词,成为定罪的关键,也暴露出公司内部管控的漏洞问题。
而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高爽曾以红星美凯龙执行总裁的身份,与重庆、贵阳、达州等多地政府商谈投资事宜,红星美凯龙自 2011 年起在云南布局多家商场,不排除同样的问题也在云南上演,并因此成为监察委留置的原因。
两年巨亏 52 亿
不过就算没有此次留置事件,财务数据的持续恶化,也勾勒出这家昔日巨头的生存困境:2023 年营收 115 亿元,亏损 22.16 亿元;2024 年营收再降 32% 至 78.21 亿元,亏损扩大至 29.83 亿元,两年累计吞噬 52 亿元利润,超过此前三年盈利总和。2025 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 23.49%,亏损 5.13 亿元,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颓势未见丝毫缓和。
结构性危机已形成恶性循环。曾经引以为傲的商户生态正在瓦解:商场出租率从 2018 年的 95% 跌至 2024 年的 83%,空置商铺导致租金议价能力丧失。
面对这样的境况,债务的高压自然也就难以释放。尽管建发股份入主美凯龙后输血 37 亿元,但截至 2024 年末,其短期借款仍达 42 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 63%,而账面现金仅 37.95 亿元。
更严峻的是,2025-2027 年需偿付的 ABS 本息合计超 85 亿元,让美凯龙的偿债能力持续承压。
这正是车建兴此前激进资本运作所带来的反噬。
据媒体统计,从 2015 年至 2018 年,车建兴通过 ABS 融资超过 200 亿元,并快步涉足地产开发,构筑起 " 家具 + 地产 " 的沉重债务链条。截至 2024 年末,美凯龙的 1165 亿元总资产中,688 亿元为投资性房地产,当年因公允价值变动计提减值 7 亿元,加剧了美凯龙的流动性危机。
下坡难刹的千亿帝国
数据显示,中国家居市场规模增速,已经从 2018 年的 8%,下降到 2024 年的 2%。存量竞争下,红星美凯龙与居然之家、富森美等友商的厮杀只会更趋惨烈。
等房地产驱动的增长逻辑失效,当电商与整装渠道 " 截胡 " 传统卖场线下流量,红星美凯龙所代表的传统商业模式,也跟国美一样,走到了改革的临界点。
我们可以看到,居然之家如今正在尝试通过 " 洞窝 "APP 打通线上线下一体化,2024 年线上交易额突破 200 亿元;富森美聚焦 " 小而美 " 社区店,以高频家居消费品切入日常消费场景。
而美凯龙呢?打造一站式大家居整装生态旗舰 MALL、聚焦高端设计 ...... 这种重资产、强线下的路径依赖仍未打破,这在行业收缩期,显得尤为危险。
当然,美凯龙也在尝试从 " 收租方 " 转向 " 服务商 " 的能力体系重建。
但无论是 M+ 设计中心还是国资的供应链赋能,依旧没能形成有效变现和转化。但资本市场,显然已经有些失去耐心。截至 2025 年一季度,美凯龙市净率跌至 0.28 倍,股价较历史高点缩水 87%,投资者的表态再清晰不过。
创始人车建兴的留置尚不明了,美凯龙的震荡却早已明确。价值链条的重构是残酷的," 产品设计 + 场景体验 + 会员体系 " 这宜家三件套,不是想抄就可以抄会的,生态闭环的重构,可能是企业重生,也可能是时代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