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要拿“玛瑙”,换你手中的冰雹!

前不久

一场 " 鸭蛋大 " 的冰雹

让身在北京的小伙伴印象深刻

在众多关于 " 冰雹 " 的讨论中

有一则消息显得有些另类

那就是 " 冰雹换玛瑙 "

发布这则消息的是

一个名为冰雹课题小组的公众号

活动的发起者则是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一群学生

5 月 13 日晚,北京落下的冰雹。图源:视觉中国

收集了冰雹

真能兑换玛瑙吗?

为什么课题组

要收集大家手中的 " 冰雹 "?

" 冰雹 " 被收集后用来做什么?

玛瑙和冰雹一样

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则 " 冰雹换玛瑙 " 推文

由 " 冰雹课题小组 " 于去年 5 月 10 日发布

推文介绍了

课题组的所属高校、研究目的

" 冰雹换玛瑙 " 的具体活动内容

冰雹收集步骤

和目前的冰雹样本研究成果等

简单来说

" 冰雹换玛瑙 " 活动中

收集者一次需要收集外表、大小、数量

有一定要求的冰雹样本

合理保存并记录相关信息

联系课题组后

课题组会派人携便携式冷冻设备

以最快的速度上门取回样本

并送上精美的 " 玛瑙 " 纪念品一份

为什么想到用玛瑙作为礼物?

因为课题组发现

有的玛瑙在切片后

会呈现一圈圈的纹路

而冰雹切开后也有着类似

一圈圈透明与不透明的交替

并且 " 每一颗玛瑙的切片

与自然界天然的冰雹一样

都是独一无二的 "

林翔宇是活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也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博士研究生

及物理学院冰雹课题组成员

他表示

" 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具有尺度小

突发性强等特点

目前常规气象观测网

难以捕捉到冰雹事件的信息

收集冰雹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

课题组无法提前预知哪里会下雹

再去蹲守

因此想到发动志愿者

来帮忙收集冰雹样本

以北京这场冰雹天气为例

课题组收集到一些小于 1 厘米的冰雹

等到收进实验室时

几乎已经化完了

" 但从昨晚开始

已经有七八位志愿者联系我们

想要送给我们他们收集到的冰雹

我正打算这两天上门拜访

将样品收回来 "

在听到团队活动

受到网友广泛关注后

他非常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

也希望大家能优先保证自己的安全

" 像前几天的冰雹

有的比鸡蛋还大

如果被砸到身上

真的会很容易受伤 "

他觉得如果能在大家的心里

埋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未来让更多人知道、参与进来

他就很开心了

" 志愿者并不是为了玛瑙

才帮我们收集冰雹 "

为什么要收集冰雹?

这与课题组的科研题目有关

" 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个收集活动

更是一个科学项目 "

全球变暖的背景下

类似冰雹这种极端灾害天气的

频率与强度如何变化

还是一个未解难题

最早想到 " 发动民间志愿者 " 这个方式的

是林翔宇的导师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冰雹研究小组的张庆红教授

" 那个时候大多数人研究冰雹

做的都是模拟统计

我们想更接地气一点

从实际出发

从冰雹样本出发

以实验室的分析手段去研究冰雹 "

林翔宇介绍道

2016 年开始

课题组在朋友圈

尝试发出收集冰雹的请求

为了保证研究价值

冰雹样本需全程冷冻

一般课题组成员们

会带着一个小型移动冰箱

全国各地到处上门取冰雹

截至目前

志愿者们共帮助课题组

收集到了来自全国各地

一百多次冰雹过程

" 以省份来划分的话

最北可达辽宁,最南可达贵州

最西可达西藏

至于东部沿海地区

山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地都收到过 "

虽然用冰雹换玛瑙

是想要鼓励大家来参加这项活动

" 但其实绝大多数志愿者

并不是为了玛瑙

才来帮我们收集冰雹样本 "

林翔宇介绍道

大部分参与活动的志愿者

是各地气象系统的同事们

并且很多志愿者参与了一次后

第二年还会主动帮忙收集冰雹

收集到的冰雹

能用来干些啥?

针对收集到冰雹之后的研究

课题组会偏向于

关注冰雹事件的成因

一般会与气象局合作

申请气象观测资料和数据

来研究此次冰雹的形成过程

林翔宇介绍

课题组开展收集冰雹的科学项目

对冰雹进行研究

就是想要去改进冰雹的模拟模型

" 更早地预测冰雹

对冰雹进行正确的评估

让民众有更多的时间

采取应急避险措施 "

收集冰雹

总共分几步?

收集一次冰雹

全流程是什么?

" 很多志愿者出于为课题组考虑的心态

会收集更好看或是更大的冰雹

但研究发现

大冰雹和小冰雹的增长行为

或是在云内的运动过程是有区别的

所以课题组希望能够尽量收集到

不同样本尺寸的冰雹 "

林翔宇强调

气象学是和民生非常贴合的领域

科研者更多是做基础的理论性研究

之后的实际预报和应急措施

还得靠气象局和应急部门

"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

减小冰雹对民众造成的灾害

希望能将研究 - 预报 - 应急措施

这个完整的链条

发展得更完美些

让研究成果不止停留在发表论文上

而要最终应用于实际、造福于民众 "

为扎根实际的科学研究

点赞!

也期待 " 冰雹课题小组 "

能够收获更多硕果(冰雹)

你见到过最大的冰雹

有多大?

评论区说说

来 源:央视网综合新华每日电讯、九派新闻、冰雹课题小组、北京大学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