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称斩首军官,乌说屠杀平民,特朗普又“听说搞错了”:苏梅再成舆论炼狱场
2025 年 4 月 13 日,乌克兰东北部城市苏梅突遭导弹轰炸,现场一片废墟、血迹斑斑。俄乌双方迅速开启 " 战后说法大战 " ——一方自诩精准打击军事高官,一方则控诉平民死于非命。而站在大西洋彼岸的特朗普,丢下一句 " 听说那是个错误 ",试图把这一轮风暴压成一场 " 误会 "。
但这场 " 误炸 " 与 " 误杀 " 的口水仗背后,却暴露出俄乌战争现阶段的一个核心矛盾:到底是谁在把战场搬进了人群中?又是谁在把平民当成可抛的叙事筹码?
俄称斩首军官会议,导弹 " 精准 " 命中

莫斯科国防部在空袭后高调宣称,此次打击目标是乌克兰武装部队某战术指挥小组,在苏梅市中心召开军事会议时被俄军 " 伊斯坎德尔 -M" 战术导弹两发齐发 " 成功摧毁 "。俄方甚至具体列出 " 战果 ":60 余名乌军军官被当场炸死。
听上去颇有点 " 外科手术式斩首 " 的味道,官方说辞几乎可以直接拿去拍成一部战争宣传短片。
但问题是,这场导弹袭击,发生在市中心——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卡亚街,靠近教堂、商业街和居民区。恰逢基督教棕枝主日,街头人流如织,教堂钟声未歇之际,导弹已然轰鸣而至。
乌克兰方面发布的视频显示,袭击发生时,大量市民正在出行,现场残骸中不仅有军绿色残片,还有碎裂的童车、血迹斑斑的购物袋。
乌称 " 血腥屠杀 ",34 死 117 伤,多为平民

乌总统泽连斯基第一时间将该事件定性为 " 针对平民的暴行 "。据乌政府统计,此次袭击共造成 34 人死亡、117 人受伤,其中至少两名儿童死亡、15 名儿童受伤。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遇难者中相当一部分是在去教堂路上的普通民众。
泽连斯基怒斥:" 只有彻底的无耻者,才会在宗教节日用导弹夺走无辜者的生命。"
乌方并未正面回应俄军所称的 " 军官会议是否存在 ",但强调——即便真有会议,其选址与袭击时机都已对平民构成 " 不可容忍的威胁 ",俄罗斯的打击行为根本无法被正当化。
俄军反击:是你们拿平民当人盾

俄罗斯方面拒绝道歉,并且指控乌克兰 " 习惯性 " 在居民区部署军事设施,妄图用 " 人肉盾牌 " 降低俄军打击意愿,称 " 这是在战争伦理上的犯罪 "。
这番表态直接把锅踢给了乌克兰。按照俄方逻辑:你把军队放进居民区,我打了你,死了平民,是你自己造孽。
乌克兰对此暂未给出回应,但西方专家已多次警告:双方频繁将关键目标部署在城镇中,战争边界愈发模糊,平民成为最廉价的防火墙。
特朗普 " 听说搞错了 ",又一次精准模糊

空袭发生后,白宫被问及反应。特朗普面对镜头,语气模糊地说:" 我听说,那可能是一个错误。真的很可怕,很可怕的事。"
但 " 谁搞错了 "" 错在哪儿 "" 如何纠正 " 这类正常问题,在特朗普那里自然不会有答案。他一贯的套路——模糊定性、情绪表态、避免责任——再次上线。
这番表态惹怒了不少欧洲盟友。一名英国议员愤怒指出:" 这是屠杀,不是‘ Oops ’。总统如果真想调停,至少先别替攻击方找借口。"
克宫冷回:你问错人了,这是军方的事
对于特朗普 " 误炸说 " 的回应,克里姆林宫一如既往冷峻。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 我们不评论作战过程,那是国防部职责。"
接着他照本宣科地重复:" 总统与国防部已多次声明,我们的打击目标始终是军事及军事相关设施。"
但俄方这番 " 甩锅式澄清 " 与现场的尸体、断肢、儿童残骸之间的反差,令人无法不生疑。
打的是谁、打中了什么、误的是哪一步,没人知道;大家只知道,这一页血账已经记在了苏梅。
欧洲口头谴责,战争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英国、德国和意大利三国政府第一时间发表声明谴责俄方袭击,称这构成严重违反战争法的行为,并呼吁对事件展开独立调查。但至于所谓 " 后果 ",没有任何实质性动作;外交辞令与苏梅废墟中的呼救声一样,被风吹散。
而特朗普政府口中反复念叨的 " 尽快停战 ",在这一刻显得空洞得近乎可笑。就在前几周,他还声称 " 很快将与普京直接对话 ",如今,不仅 " 对话 " 没影,反而话还没说完,导弹就落在了教堂前。
苏梅,弹坑也是照妖镜
这场空袭到底是 " 军事精准打击 " 还是 " 针对平民的蓄意屠杀 "?也许只有乌克兰墓地的挖掘机和俄国导弹的生产流水线才知道答案。
战争的真相,往往不是由现场决定的,而是由谁控制了解释权决定的。在俄乌这场持续两年的战争中,导弹制造的除了死亡,还有无数版本的 " 事实 "。
苏梅这场血案,不只是一次袭击,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战争的残酷,也照出话语权的伪善。有人在计算战略得失,有人在扯外交皮筋,也有人,在宗教节日那天,躺在了血泊中,变成了下一个统计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