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经开区:“融动力”科教模式,开启全环境工业科学育人新篇章
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指引下,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区域工业科学高质量发展优势,创新构建“融动力”全环境工业科学育人体系,通过“pull-push”双向联动机制,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大科学工程育人新模式。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区域科学教育注入新动能,更探索出一条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
体系创新:构建“双轮驱动”科教生态
日照经开区通过出台《全环境大科学工程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建立起覆盖全区的科学教育工作协调机制。最具特色的是创新设立的14个“科学学院”,这些学院采用“双院长制”——校内院长由学校分管领导担任,校外院长则聘请深蓝科教设备有限公司、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的9位优秀工程师共同担任。目前已有5000余名“小科苗”在这个特色平台上成长。
为强化智力支撑,经开区专门创建青少年科学探索论坛(青科坛),组建32人的专家委员会,定期开展主题研讨和成果展示。同时建立激励机制,设立“区级版权奖”等多项荣誉,2024年以来,全区有120余名师生在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实践突破:打造工业研学新范式
经开区创新提出“工业研学元模型”概念,通过主题引领的方式,将分散的研学点串联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区内教师团队分批深入企业调研,已签订9份校企合作协议,开发出3条优质研学路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开区建立的工业研学数据库(RETDA)已汇集141条企业数据,为科学教育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式、场景式等多元模式,让学生在真实工业环境中学习。截至目前,全区已组织8500余名师生家长走进越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光大环保能源(日照)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研学实践,从安全性、教育性等维度完成全面评估。
育人深化:构建四位一体培养体系
“科学学院”构建了知识、能力、品质、素养“四位一体”的阶梯式课程体系。创新采用考察式考核,完成学业的“小科苗”将获得“小小科学研究员”证书。同时,通过举办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海洋科学等特色科创活动,持续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在科学家精神培育方面,经开区注重将民族自立自强融入科教全过程,重新定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创新”标准,引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正在建设中的区级科学教育中心、科学教育联盟,将成为这一育人体系的新支点。
日照经开区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融动力”模式的核心在于打破校园围墙,实现校企资源的深度融合。未来将持续完善这一育人体系,为培养具有大科学素养的新时代青少年贡献更多经开方案。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区域发展储备了科技人才,也为新时代科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