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率都超40%了,这婚是非结不可吗?

离婚率 17 年升,一线 40%;五一结婚新低,婚姻趋理性。

最近 2 个新闻说一下。

一个是 2024 年民政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离婚率连续 17 年攀升,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离婚率突破 40%。

一个是今年五一登记结婚的人数又创新低,以前大家抢着在节假日结婚,如今似乎都冷静下来了。

后台很多朋友问我怎么看待这个现象,我的观点是一切现象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结婚也是如此。

如今大环境这个样子,结婚不再是眼睛一闭的冲动决定。判断自己适不适合结婚,也不能再以感情作为参考,要考虑的东西更多了。

如果把结婚作为一个经济现象来看,判断自己要不要结婚,我建议大家可以围绕 8 个字:

目标,成本,收益,风险。

首先说目标。

结婚不是目标,结婚是手段,大家一定要记住这句话。

很多人混淆了手段和目标的区别,错把手段当成目标,才造成了婚姻不幸福。

目标,一定是基于你自己内心真实的渴望,甚至是生理性的欲望,比如饥饿感,性欲望,生存安全感等等。它是自私的,唯心的,且最重要的一点,和别人无关。

提高自己的人生质量是目标,弥补孤独带来的情感陪伴是目标,实现社会阶层的跨越是目标,这些都可以通过婚姻来实现,唯独结婚不能作为一个目标。

比如我们不能说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是找个人结婚,这句话里有了 " 别人 " 的存在,那这个目标就变得不纯粹,不再是以你为主。

一旦不纯粹,就会脱离你的掌控,未来产生诸多不可控的变数。

因为你无法控制对方的行为,你不能保证对方不会出轨,不会家暴,不会欠债,所以这个目标一开始定的时候就有问题。

同样的,年龄到了要结婚,看到别人结婚自己羡慕也想结,父母催着要结婚,这都不叫你的目标,因为这些目标里掺杂了其他成分,不纯粹是你个人的欲望。

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结婚,为了炫耀自己过得好而结婚,甚至为了结婚而结婚,这些发展到后面都会出现问题。

因为一开始的本源就错了,你忽略了自己内心最底层的渴望,而是拿外界的一套价值观标准来审判自己,规训自己,最后发现自己又不能掌控这些规则,才会产生矛盾。

那正确的思考逻辑是什么?当然是以你为本。

只满足你的自我需求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完成这个目标是否一定要通过结婚来实现?

或者说你想通过结婚达到什么目的,以及达成这个目的,结婚是不是最好的选项?

比如想要情感陪伴,想要满足性欲望,想要开启人生的全新体验,甚至想要个孩子,这些都可以通过结婚这个手段来实现,但问题是,结婚现在还是不是最佳的手段?

现在社会这么发达,什么服务都有,你有没有其他的途径来达到这个目的,你有没有对比过这些途径的优劣势?

把这几个问题想清楚,才算开了个正确的头。

接着我们说成本。

现在结婚的成本有多大我想不必多解释。但单说成本很抽象,一定要将成本和收益结合起来看,两相对比才能看出端倪。

单说成本不看收益,或单说收益不看成本,都会让问题的分析结果出现偏颇。

所以要一起看,而且不能光看物质成本,还要看精神成本。

比如有的是一次性成本,终身受益;有的是高频成本投入,逐渐累计收益;有的是无底洞的成本投入,可能没有收益。

先做好分类,再来一个个分析,不要捣糨糊搞成一团乱。

其实这种情景在做商业分析的时候特别常见。

老板目标定的很宏伟,自媒体篇篇出爆款,产品刚做出来就大卖,店铺开起来就人流不断,但把中间过程一步步拆解出来看,越拆越寒心,分析得越具体越觉得实现希望渺茫。

为什么?

因为一旦具体落地,落实到成本和收益的实际数字上,落实到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的具体执行上,就会发现事情根本不是想的那么美好,你的成本投入巨大,回本周期巨长,投资收益率巨低。

这个道理只有真做过生意的人才懂,在办公室格子间上班的人永远理解不了,那就是:

目标是靠一步步过程堆叠积累实现的,而不是梦里许愿一步到位实现的。中间但凡出现一点差池,都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更何况要坚持一辈子。

结婚就是这样。

大多数现代人,对婚姻还是带有一层美丽滤镜。但结婚只是一个短期的投资决策,人生才是你那个长期投资的项目。

结婚之前觉得什么都好,而这种 " 什么都好 " 会过滤掉 " 有些地方不那么好 ",等到真结婚了,时间线再拉长一点,那些不那么好的地方才会慢慢暴露出来,生根发芽变成隐患,风险,乃至大雷。

有些事情明明是需要你终身投入成本才有可能获益,却以为只用当下感动的一句 " 我愿意 " 就万事大吉;

有些事情明明需要你忍耐一辈子的苦才能把日子过下去,却以为事情一定会慢慢变好,对方一定能回心转意;

所谓的没想清楚,就是把成本想的太小,把收益想的太大,把过程想的太简单,把结果想的太美好。

说穿了,还是没有经验。

但很可惜在我们国家,结婚对大多数人而言终身只有一次。

它不像工作,可以通过一次次失败和挫折来学习成长。

婚姻最好的学习教材,不在网上而在现实里,在你身边那些结了婚的人那里。

当你看过聊过身边几个结婚的人就会发现,那些朋友圈里看似幸福的家庭,实际上都有本难念的经。

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美好,不能只看别人展现出来给你看的部分,更要去挖掘一下没有展现给你看的地方。

如此才能帮你完整立体地看到婚姻的真相。

最后说风险。

在自媒体不那么发达的时候,结婚的风险很少有人提到,因为就算发生了,也不会对外宣传。

可现在不一样了。

这些年各种经典的婚姻扯皮案例,让全国人民都大开眼界,知道了什么叫专业骗婚,什么叫全家洗房,什么叫职业婚托,什么叫老实人接盘。

为什么如今大家越来越觉得结婚不再纯粹,更像是在互相算计?

就是因为这种糟心的烂事情多了,不得不提防。

甜言蜜语海誓山盟不能给婚姻托底,结婚前先认识个律师朋友,能给你的婚姻托底。

至于降低结婚门槛,鼓励结婚发钱,结婚不要户口本,这些都是小打小闹,不解决根本问题。

真想促进结婚,建议出台一个新的保险险种叫婚姻保。

一旦发现婚后完成不了结婚时的承诺就赔钱,且根据情节严重恶劣程度来定损,只有这样大家结不结婚都不会亏,结婚率才会上去。

最后说回来,现在执着于结婚的人少了,在我看来未尝是一件坏事。

因为你有更多时间投入在自己身上了,真正考虑 " 我为什么而活 ",而不是 " 别人希望我怎么活 "。

过去结婚是为了抵抗生存风险,现如今科技这么发达,能帮你抵抗生存风险的方式方法有很多。

养老有养老机器人和高级养老院,孩子可以领养,性欲望就更不用说了。当大部分需求都能用钱解决的时候,你的人生重点还是婚姻吗?不是了吧。

还是那句话,结婚是手段,不是目的。你的人生才会过得清晰不拧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张良计 "(ID:zhang_liangj),作者:张良计,36 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