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坐公交可抵房贷利息,有市民抵扣90元

上海杨浦对 UP 主购房最高补贴 200 万。

创新型楼市新政席卷全国多地。

近日,微信公众号 " 湖北发布 " 发文称,有武汉市民通过搭乘地铁或公交出行,成功抵扣房贷利息。

时代财经综合湖北发布和武汉碳普惠运营企业的信息可知,该福利源于武汉碳普惠与民生银行武汉分行联合打造的活动,旨在将个人低碳减排行为转化为红包贴息,实现绿色生活与普惠惠民、提振消费的双重目标。

根据规则,2025 年 12 月 31 日前,武汉市民通过公共出行、垃圾分类、低碳用电等 11 类低碳场景积累碳普惠减排量,减排量可按照 "1000 克 =2 元 " 的标兑换利息红包,直接抵扣按揭贷款、综合消费贷款、个人微型消费贷款利息,同一用户最高兑换 2000 元。

图源:民生楚惠 Life 截图

湖北发布指出,已有市民于近日用平时攒的 4.5 万克碳减排量,成功抵扣了当月 90 元房贷利息,成为活动的第一个受益者。

去年 9 月,中央定调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全国多地刮起楼市政策风,主流的政策风向为调降住房最低首付比例和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放宽落户门槛、优化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推行契税和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措施等。

止跌回稳依然是今年房地产行业的基调,根据中指研究院监测,2025 年以来全国有超 110 省市(县)出台政策超 170 条,各地政策优化集中在调整公积金贷款、加大购房补贴力度等方面。

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楼市政策更具个性化。

武汉创新推出低碳减排活动,为市民提供抵扣房贷利息的通道;上海市杨浦区则通过真金白银笼络 "UP 主 "(即 uploader,指在视频网站等平台上传视频或其他多媒体内容的人),最高给予 200 万元的购房补贴。

5 月 8 日,上海杨浦区推出多项人才招引政策,其中包括《杨浦区关于全球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 " 优享计划 " 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据上海 · 证券报报道,《实施细则》聚焦数字内容创作人才给予十大政策支持,在购房补贴方面,将对在杨浦区内购买首套自住商品住房的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区人才局和用人单位按照同等比例给予一次性 50 万元到 200 万元的住房补贴支持。

战略创作人才最高可获 200 万元,领军创作人才最高可获 100 万元,潜力创作人才最高可获 50 万元。战略创作人才是最高认定标准,其中一个认定标准为账号关注量为所在互联网平台的前 1% 水平,而领军创作人才和潜力创作人才的关注量要求为前 5% 和前 8%。

" 对于地方政府来讲,传统的政策空间已经没有了,但各地政府、住建部门依然面临着稳楼市的压力,另一方面,传统的鼓励买房政策效果有限 ", 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楼市政策的设计思路开始创新,比如 " 将住房消费与其它活动结合起来 "。

今年 3 月 23 日,江苏省无锡市面向无锡马拉松选手推出 " 锡马有礼 " 购房优惠活动,最高给予 8 万元购房优惠,引发市场热议和模仿。

数日之后,盐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亦公布了类似的政策,最高购房优惠金额为 3 万元。5 月 11 日,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的楼盘绿城 · 荷畔春风,也对济阳区半程马拉松的跑友(含往届),推出了金额为 3 万元的限时购房优惠。

此外,江苏省苏州市在 3 月 10 日会同相关金融机构研究出台了 " 三低一宽 " 特色化金融产品(低首付、低利息、低月供、宽期限),叠加人才房票政策,进一步降低购房门槛,助力青年人、新市民购房置业,打响了今年降低月供的 " 第一枪 "。根据该政策,购房者可享受前五年每月最低只归还 100 元本金。随后,江苏无锡、南京和山东青岛等多个城市陆续跟进。

义乌推出的 8000 万购房补贴(下称 " 义乌政策 ")则是效果显著的政策之一,该政策面向的是首次置业者和多孩家庭。其中,个人及配偶名下在义乌行政区域内无商品住房的,购买建筑面积小于 150 平方米且总价不超过 350 万元的一手新建商品住房,给予 1000 元 / 平方米补贴;对符合国家全面两孩、三孩政策的多孩家庭给予新建商品住房购房补贴,两孩家庭每套补贴 10 万元,三孩家庭每套补贴 20 万元。

义乌政策所涉两项补贴可叠加使用,每套补贴额度不超过 25 万元,由于力度较大,购房补贴正式接受申请的第二天,8000 万元额度就被一抢而空。

对于 " 跑马拉松获得购房补贴 " 等政策,李宇嘉认为,创新型政策的好处在于能将一部分流量往楼市方面引导,但此类政策的落地效果往往有限。

不过,李宇嘉表示,从一二手房整体成交量来看,重点城市的楼市止跌回稳已经实现,但单就这类城市的新房市场而言," 止跌回稳预期会在近期实现 "。

一方面,供给端的改革引导购房需求向 " 好房子 " 楼盘转移,如今的新房项目具有配套、户型和品质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新房市场经过多年的深度调整," 成交量继续下跌的空间已经不大 ",同时,市场存在具有潜力的改善型需求;此外,李宇嘉亦观察到热点城市的新房去化周期下降至较好水平。

克而瑞地产研究在近期发布的报告中指出,2025 年 1-4 月,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延续止跌回稳态势,其预判 5 月,新房成交规模预期延续低位波动,绝对量与 4 月持平或小幅微增,同比或持平去年,延续弱修复态势。

就核心一二线城市中的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等城市而言," 受供给约束日益加剧,未来成交放量程度主要取决于高端住宅供应,若有区位佳、产品力强的适销盘入市,短期内市场热度还将延续 ",而武汉、天津等二线城市短期内市场有止跌企稳态势,后续成交有望延续稳中有增的弱复苏走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时代财经 APP"(ID:tf-app),作者:陈泽旋,36 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