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医院主办第六届齐鲁国际护理学术论坛
5月12日上午,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主办,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山东省口腔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健康照护与康复(英文)》期刊编辑部协办的第六届齐鲁国际护理学术论坛在济南开幕。
山东大学副校长、齐鲁医学院院长易凡,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副校长Patricia M.Davidson,中国欧洲人文交流协会秘书长董启馨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吴欣娟线上致辞。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陈玉国、副院长彭军主持开幕式。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坦桑尼亚以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北京、上海等国内外专家学者600余人线下参会。
易凡指出,山东大学办学历史悠久,齐鲁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临床医学护理人才。近年来,齐鲁医学不断加大体制机制改革,齐鲁医院在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等各个层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护理学科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与国际护理界的交流与合作,推进跨学科交叉融合,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山大智慧。
Patricia M. Davidson表示,随着全球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护士是推动临床实践、政策变革、教育与研究的重要力量。齐鲁医院作为全球护理政策制定的积极参与者,不断推动临床变革和国际对话交流,促进整合护理,展现出全球视野与领导力,对亚太地区健康服务体系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董启馨表示,中国欧洲人文交流协会致力于推动中国与欧盟、非洲在医疗、文化、妇女儿童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交流,打造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她强调要以开放、包容、互鉴的心态对待已知和未知的医学知识,要做“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医疗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推动者和中外人文交流的引领者。
吴欣娟指出,齐鲁护理人逐步搭建起与国际接轨的护理学术交流体系,携手全球护理同仁,为卓越护理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护理学会始终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对标国际一流标准,致力于成为“护理工作者的代言者,护理事业发展的推动者,人类健康的促进者”,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陈玉国指出,齐鲁医院始终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承担着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使命。医院始终将护理工作置于战略发展高度,加强护士队伍建设,聚焦护理专业与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希望齐鲁护理人以本次国际论坛为契机,持续深化护理领域国际合作,深化护理内涵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健康需求。
开幕式上还进行了《传灯者》新书发布仪式,红十字生命教育基地揭牌暨南丁格尔志愿服务生命教育专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健康照护与康复(英文)》首批海外/境外办公室启动仪式。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易凡,陈玉国,第40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刘振华,齐鲁医院护理老专家代表初秀玉、刘素卿、杨敏,科爱公司出版总监蒋磊,山东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徐翔,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副社长胡春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士雪,齐鲁医院宣传部部长李宁、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陈腾、护理部主任曹英娟等上台参加启动仪式。
开幕式后,大会进入主论坛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就“合之策——整体与局部”作学术报告。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王学典、中国长城学会董耀会、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詹思延、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校长Patricia M. Davidson、台湾阳明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博论、香港中文大学那打素护理学院郑可瑜、坦桑尼亚穆希比利健康与联合科学大学Lilian Teddy Mselle、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尹一桥、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圣安东尼奥医学中心附属大学医院Fen Zhang、英国利兹贝克特大学Mark I. Johnson、日本群马大学Kunihiko Hayashi、韩国梨花女子大学Sung-Heui Bae、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教授Soh Kim Lam、赫尔辛基伤口愈合中心欧洲伤口管理协会Kirsi Isoherranen等30余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
会议设置了优秀论文交流环节,40位作者优秀论文进行口头交流,60位作者论文摘要进行壁报展示。会议期间召开了《健康照护与康复(英文》期刊编委工作会议,期刊主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护理部主任曹英娟就“《健康照护与康复(英文》期刊概况与展望”作报告,与会编委进行相关议题讨论。
本次论坛以“融智聚能·创新发展”为主题,并设有“智创融合——临床护理与实施科学新视野”“智联未来——临床护理与人工智能新融合”“智汇生态——期刊建设与学科发展新路径”“智研经纬——队列研究与健康管理新范式”4个主论坛和 “循证视域下的临床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1个分论坛。论坛为护理工作者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对于推动我国护理事业高质量及国际化发展,深化同“一带一路”国家交流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