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65岁不接待?老人们被这些“隐形高墙”拒之门外

在中国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却发现自己被挡在健身房门外、租房申请屡屡碰壁、连报团旅游都要签署 " 生死状 "。这些刺眼的 " 年龄门槛 " 背后,折射出怎样的社会困境?

超 65 岁不接待!

退休运动员遭健身房拒绝

河南郑州的张国勤(化名)是名健身爱好者。今年 69 岁的他看上去精神矍铄,走起路来健步如飞,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网球。他告诉记者,他年轻时是一名运动员,身体素质一直很好,退休之后也没有放弃锻炼。

然而,当他想去健身房办卡时,却遭到工作人员拒绝。工作人员表示,健身房拒绝接收 65 岁以上的老人,不会为他开先例。

健身房设置 " 年龄门槛 " 的情况并非少数。记者走访多地场馆,发现不少健身机构,尤其是游泳场馆都对老年人设置了年龄 " 门槛 "。

其中,一家私立健身房店员表示," 主要是因为担心老人健身时身体状况不稳定 "" 我们要对老人的安全负责,例如跑步机,若是老人调速过快,很容易发生危险。"

也有一些体育场馆表示不设 " 年龄门槛 ",但要签署《风险责任书》。一家体育中心的工作人员说:" 器械类的运动一般要求 65 周岁以上老年人携带医院体检证明,并签署免责声明,在家属陪同下才可进馆,但乒乓球、羽毛球等场馆并无明确年龄限制。"" 不过老年人来办卡,如果身体状况实在不好的我们一般会劝返。"

▲某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所在城市有健身房明确表示 " 不接待 55 周岁以上的客户 "/ 大河报供图

多地房东和房产中介

对 60 岁以上者 " 闭门谢客 "

今年 3 月末,一则" 为 65 岁母亲和年迈外婆租房 3 天被拒 20 次 "的新闻上了热搜,引发社会关注。

曾有媒体走访北京的中介公司时,发现不少租房中介公司都对租客的年龄作出限制。有中介公司明确表示不为 60 岁以上老年租客提供拼租服务,也有中介公司表示 65 岁以上租客不得作为独立承租人。

线上租房平台则更直接,直接设置 "18-60 岁 " 年龄门槛,65 岁以上老年人若无子女担保,基本无法完成租赁流程。如在某拼租房源中,系统自动提示 " 签约人年龄需在 18-60 岁之间 ",超龄用户被迫 " 隐身 " 或添加年轻共同承租人。

一些品牌公寓在 " 入住要求 " 中明文写着 " 限 18-40 岁 ",也有中介以 " 作息不同、难以社交 " 等理由直接劝退老年人。即使找到了房源,也需签署 " 安全责任书 ",承诺出现任何健康问题概不追责。

据海报新闻消息,有些老年人即便侥幸能租到房,也被要求 " 提供体检报告 ",而且有些房东见到是老年人入住,租金也上涨了 20%。

在一些中介眼里,独居老人几乎成了 " 最不受欢迎的租客 "。平台算法的 " 隐性排斥 " 叠加中介市场的 " 显性歧视 ",让老年人从一开始就被边缘化。不少房东宁愿空置房源,也不愿将房子租给老人。

" 万一老人在我房子里磕了碰了,我也得担责任。"有房东告诉媒体记者,她想尽量规避 " 不必要的麻烦 "。

7 旬老人被多家旅行社拒绝

老人想报名得加钱

正值旅游旺季,有些老年游客却时常遭遇旅行社的各类限制。

今年 4 月,有记者以游客身份联系多家旅行社,咨询为年龄 70 岁以上的老人报团时,得到的回复大多是无法接待。可以接待的部分旅行社则对老年游客提出额外要求,例如需签署免责协议和补充协议、有直系家属陪同、购买额外保险等。

" 没有年轻人陪同,哪个同行敢接高龄游客?"

" 正规的旅行社对高龄游客都要求签署免责协议。" 当记者询问这一要求有何依据时,某旅行社工作人员回复称系 " 旅游局 " 规定," 超过 70 岁必须签署免责协议,超过 75 岁必须有直系亲属陪同 "。

而根据原国家旅游局 2016 年发布的《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75 岁以上(含 75 周岁)的老年旅游者应请成年直系家属对采集的老年旅游者详细信息签字,且宜由成年家属陪同,并无老年人出游年龄限制。

据业内人士透露,旅行社不愿接受高龄游客存在双重现实考量:一是安全问题," 出了意外旅行社承担不起,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二是价格问题,高龄群体人均附加消费额低于中青年客群,而旅行社却需额外配置医疗资源及保险。

浙江某旅行社负责人周先生表示,这种风险与收益的倒挂,迫使部分旅行社采取 " 超龄加价 " 的策略,对于适合老年人的线路或者私人小包团,服务费一般会高出约 30%。

此外,周先生还提到,旅行社在为游客投保时,保险公司往往不愿为 80 岁以上的游客提供保险,这一情况使得旅行社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全社会适老化

哪些 " 高墙 " 需要打破?

其实,想要平衡好老人需求和商家风险,需从制度、市场、社会观念三方面协同发力。

现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虽禁止年龄歧视,但缺乏实施细则。对此,各地可借鉴一些好的具体做法。以住房为例,我国部分城市将 " 禁止租房年龄歧视 " 写入地方性法规,并建立 " 黑名单 " 公示制度。同时,在公租房配租方面,扩大适老化租赁房源供给。同时,要创新风险分担机制,通过合同设计化解双方顾虑;鼓励保险公司开发 " 老年人租房意外险 ",分散风险等。

面对全社会都将面对的 " 适老化 " 课题,除了有专门的制度设计、服务保障外,更重要的是,深度老龄化的中国,需要从消解偏见入手,重塑社会认知。

数据显示,我国 60-69 岁老年人中,半数以上仍具社会参与意愿与能力,他们身上蕴藏的知识资本与社会资本,是破解 " 人口红利消退论 " 的一把密钥,面对 3 亿老年人口带来的结构性变革,我们的政策设计也必须突破单向度的 " 养老 " 思维。

过去的经验和实践,往往将老龄化塑造成亟待解决的 " 问题 "。但若将视野拉长至人类文明史的维度,或许会发现——真正需要颠覆的,不是人口结构本身,而是我们认知老龄化的思维方式,正如日本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所言:" 高龄化社会不是问题,而是人类战胜饥饿、疾病与战争后必然抵达的港湾。"

来源 央视网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