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帽在即!国资入主扭转多年业绩颓势,ST目药:经营状况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林昀肖

近日,ST 目药(600671.SH)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于 5 月 19 日停牌,5 月 20 日正式撤销其他风险警示。撤销风险警示后,股票简称为天目药业,公司股票转出风险警示板交易,公司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由 5% 变更为 10%。

ST 目药在公告中介绍,2024 年度,公司经营状况不断向好,持续经营能力已得到明显改善。尤尼泰振青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 " 尤尼泰振青 ")对公司 2024 年度财务报告进行了审计并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 尤振审字 [ 2025 ] 第 0197 号 ) 。经审计,2024 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 1524.58 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996.39 万元。

同时尤尼泰振青出具《关于对杭州天目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度财务报表出具上期导致非标准审计意见涉及事项消除的专项说明》 ( 尤振专审字 [ 2025 ] 第 0041 号 ) ,认为公司 2023 年度财务审计报告中持续经营存在不确定性涉及事项的影响已消除。

2024 年度,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整改已完成,内控有效运行,尤尼泰振青已对公司 2024 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审计,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 尤振专审字 [ 2025 ] 第 0040 号 ) 。

杭州天目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杭州市首家 A 股上市公司,也是全国首家中药制剂 A 股上市公司。这一老牌中药制剂企业近年来出现业绩颓势,2020 年 -2023 年连续出现亏损。同时,自 2020 年 6 月 15 日起,ST 目药 A 股股票已被实施风险警示近 5 年,并经历了摘星、带星、再摘星的过程。

在陷入亏损泥潭之时,2023 年 10 月,ST 目药公司控制权变更取得进展,青岛市崂山区财政局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国资入主使 ST 目药发展迎来转机,经过一系列股权收购、经营层变更及董事会调整后,公司的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得到恢复。

2024 年,ST 目药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均实现扭亏为盈。ST 目药 2024 年年报显示,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2.17 亿元,同比增长 78.44%;实现归母净利润 1524.58 万元;实现扣非净利润 996.39 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5238.39 万元,同比增加 41.05%。

关于国资入主后的转型措施等问题,时代周报记者电话联系 ST 目药证代处,截至发稿未得到有效回复。 

带帽近 5 年,国资入主迎来转机

据官网介绍,ST 目药成立于 1958 年,1993 年在上交所上市,是杭州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中国中药制剂第一股。公司聚焦中医药产业,现有药品制造、药品流通、中医诊疗、大健康四大业务板块。

从业绩情况来看,这一老牌中药制剂企业近年来发展较为坎坷,从 2020 年开始,ST 目药业绩连续 4 年出现亏损。时代周报记者查询 Wind 数据显示,2020 年 -2023 年 ST 目药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051.83 万元、-2980.14 万元、-6756.03 万元、-3827.51 万元。

图片来源:Wind

时代周报记者查阅 ST 目药 2020 年 -2023 年年报信息,ST 目药的连年亏损是在国家医保费控、医药行业督查力度不断加强、企业融资难度加大等背景下,面临制药中心停产搬迁改造、主要产品退出医药、子公司破产等问题。同时,ST 目药也出现原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问题等合规问题。

连年亏损的同时,ST 目药 A 股股票已被实施风险警示近 5 年。时代周报记者翻阅往年公告发现,ST 目药最早在 2020 年 6 月 12 日收到《关于公司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暨临时停牌的公告》,并在 2020 年 6 月 15 日起被实施风险警示,实施风险警示后的 A 股股票简称为 "*ST 目药 "。

在被实施风险警示近 5 年间,ST 目药股票经历了摘星、带星、再摘星的过程。时代周报记者梳理 ST 目药过往公告发现,2021 年 5 月 20 日,其股票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并实施其他风险警示;2023 年 4 月 27 日,其股票再次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并继续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2024 年 6 月 14 日,股票再次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并继续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连年亏损的 ST 目药在 2023 年迎来转机,2023 年 10 月公司控制权变更取得进展,青岛市崂山区财政局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ST 目药在 2023 年年报中介绍,2023 年 8 月 18 日,汇隆华泽与公司持股 5% 以上大股东永新华瑞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约定永新华瑞将其持有的公司 7.98% 股份转让给汇隆华泽。2023 年 10 月 13 日,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出具的《过户登记确认书》,标志着上述股权变更的完成。

转让完成后,汇隆华泽持有公司股份 36,519,460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29.99%,汇隆华泽成为公司控股股东,青岛市崂山区财政局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并于 2023 年 10 月完成董事会改选工作。

ST 目药在 2023 年年报中指出,汇隆华泽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后,通过债务豁免方式,化解了公司的债务危机,同时公司更换了管理层,不断推进各项改革举措,维系了公司生产经营的基本稳定。

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仍在恢复中

在 2023 年国资入主后,ST 目药在 2024 年终于走出业绩连年亏损境况。2024 年实现扭亏为盈后,ST 目药在 2025 年一季度继续保持业绩增长。ST 目药 2025 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为 5229.35 万元,同比增长 88.55%;归母净利润为 509.43 万元,同比增长 152.40%。

对于经营情况的好转,ST 目药在 2024 年年报中指出,公司贯彻 " 扭亏为盈 " 年度经营目标,面对内外部巨大压力,集中优势资源,聚焦以中成药、原料药、大健康为核心的主营业务。同时,调整经营策略,开拓大健康板块市场销售以及降本增效,以抵御公司经营风险。公司现有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仍处于恢复过程中,努力保持整体生产经营稳健发展。

从主营业务分行业来看,2024 年,ST 目药主要有中药、西药、原料药、保健品、药品 - 流通商品、医疗器械、服务类 7 类业务,其中营收最高的 3 类业务为保健品、药品 - 流通商品和服务类,营业收入分别为 6815.51 万元、4773.71 万元、4289.05 万元。

分产品来看,在 2024 年,铁皮枫斗和薄荷脑是 ST 目药营业收入最高的两款产品,营业收入分别为 4086.74 万元和 2369.27 万元,此外,营业收入超过 1000 万元的产品还有六味地黄口服液、酒系列和河车大造胶囊。

在业绩转好下,ST 目药业逐渐实现了摘星和摘帽。2024 年 6 月 13 日,*ST 目药收到《关于公司股票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并继续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暨停牌的公告》,2024 年 6 月 14 日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并继续实施其他风险警示。2025 年 4 月 1 日,ST 目药发布公告申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并于 5 月 16 日晚间发布《关于撤销其他风险警示暨停牌的公告》。

不过在实现摘帽的同时,ST 目药也在公告中对相关风险进行提示。首先,公司股票撤销其他风险警示后,公司经营状况不会因此发生重大变化,但仍可能面临来自宏观环境、行业政策、市场变动等方面的风险。同时,公司 2024 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低于 3 亿元,投资者需注意投资风险。

从 ST 目药成功撤销风险警示的历程来看,2023 年的国资进场或成为其扭转业绩颓势的转折点。ST 目药在 2023 年年报中曾强调,2023 年是公司重大转折之年,公司成为青岛地方国资成员企业,在新董事会的带领下,妥善化解债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生产经营逐步回归正常。

近年来,也有多个中药民营企业选择引入国资,中药行业呈现明显 " 国资进场 " 趋势。2024 年,九芝堂(000989.SZ)和天士力(600535.SH)引入国资的动作就曾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其中,国资入主的九芝堂在 2025 年 5 月初成功实现摘帽。除此之外,自 2020 年以来,昆药集团(600422.SH)、康恩贝(600572.SH)、康美药业(600518.SH)、广誉远(600771.SH)等知名中药民营企业也已经被华润集团、广药集团等企业收编,在国资帮助下曾经的业绩颓势和经营困境有所改善。

对于中医药民营企业多选择引入国资的原因,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教授曾指出,企业主要看重国资在资金支持、资源优势、规范治理和信用背书方面的能力。

医药行业资深营销专家李众也曾表示,中医药产业未来向好,但部分企业在发展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寻找相对稳定的途径,而国有企业会更为稳定。" 在国资进入后,无论是从资金资源、国家政策资源,还是当地政府资源,都会给中药企业带来很大支持,不再是单打独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