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贵阳闪电13596次!网友:这到底是谁数出来的??

5 月 20 日凌晨,贵阳上空闪电划破天际,雷声轰鸣。

朋友圈也瞬间 " 炸裂 " —— " 被雷震醒的我,以为外星人攻打地球了!"" 这闪电频率,贵阳是在拍科幻大片吗?" 这场雷暴不仅点亮了夜空,更点燃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有些留言,看了想点赞,有些留言,看了想挥小拳拳,今天带大家看看网友迷惑发言实录。

实不相瞒,昨天小编我拿着计算器蹲在窗边 … 数到第 108 次睡着了 …

问得最多的就是闪电转瞬即逝,是谁数的?

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我国已建成覆盖全国的雷电监测体系,包括国家级和地方级监测网络。贵州省自 2007 年建成省级闪电定位系统,可实时精准监测闪电发生的时间、位置和强度参数,具有高精度和高探测效率的特点。监测技术主要基于闪电产生的电磁光声信号,采用多种专业设备:大气电场仪监测地面电场变化,低频 / 甚低频系统实现大范围闪电定位,甚高频系统精细观测放电路径,配合人工观测记录雷暴日,以及光学设备记录雷击事件。这套多维度监测系统为雷电预警和灾害防御提供了可靠数据支撑。

所以闪电数的确是数出来的,但不是气象台工作人员数,更不是小编数的 !

那么问题来了,雷电是如何发生的?

雷电是积雨云中电荷分布不均引发的放电现象,主要分为云闪(云内或云间放电)和地闪(云地间放电),两者比例约为 3:1。

雷电现象包含 " 闪 " 与 " 雷 ":闪电是放电通道中电流释放的强光;雷声则是电流加热空气产生冲击波的结果。雷声特性与距离相关:近处为爆裂声,远处呈隆隆声。由于光速(约 3 亿米 / 秒)远快于声速(约 340 米 / 秒),人们总是先见闪电后闻雷声。本质上," 闪电 "" 雷电 "" 打雷 " 都是同一自然现象的不同表现。

△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来源:《气象知识》

贵阳市气象台工作人员石奎也在评论区第一时间下场,给网友答疑解惑。

(PS:小编这种睡觉很容易醒的体质,实名羡慕这几个网友的睡眠质量)

小满节气后,意味着进入了雨季,雨水开始增多,且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南方地区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同时,冷暖交汇频繁,强对流天气也时有发生,要特别警惕暴雨、狂风、雷电等天气。日前,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对贵阳市、六盘水市、毕节市、黔东南州启动了地质灾害 IV 级预警响应。

面对极端天气,预防和正确应对很重要,这份暴雨应对指南收藏、点赞、转给需要的人!

来源 动静贵州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