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约达成!伊泰B股豪砸百亿元“截胡”成功,但ST新潮控制权争夺尚未结局
虽然因年报难产已停牌多时,但被 " 围猎 " 的 ST 新潮(SH600777,股价 3.21 元,市值 218.30 亿元)日前却迎来了 A 股首例竞争性要约收购的终局。
5 月 22 日盘后,ST 新潮发布《关于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要约收购期满的提示性公告》称,截至 2025 年 5 月 22 日,本次要约收购期限届满。公司将密切关注本次要约收购相关事项的进展情况,并将根据有关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公告虽然未直接公布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伊泰 B 股 ")要约收购的结果,但上交所官网数据显示,截至 5 月 22 日,预受要约的股东账户总数达 2 万户,预受股份数量合计达 34 亿股,约占 ST 新潮总股本的 50.10%。伊泰 B 股最终拿出的收购款也将达到 115.84 亿元。
生效条件方面,在要约期限内最后一个交易日,伊泰 B 股预受要约 ST 新潮股票需不低于 ST 新潮股份总数 28%。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在浙江金帝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金帝石油 ")于 4 月份出局后,伊泰 B 股将毫无悬念地拿下这场战役。
对于上述数据,一位资本市场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ST 新潮因年报难产停牌,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此次要约收购达成。随着公司实际流通股比例降低,而 ST 新潮资产主要在海外,关于其控制权的争夺,可能还会有新剧情。
A 股首例竞争性要约收购迎终局
随着最终期限的来临,A 股首例竞争性要约收购迎来终局。而金帝石油的出局,市场对此结果也早有预判。
2025 年以来,ST 新潮先后迎来 2 个要约收购对手方。1 月 17 日,金帝石油首先公布要约收购计划,计划按照 3.10 元 / 股的价格,向全体 ST 新潮股东要约收购 20% 股权。4 月 18 日,伊泰 B 股则宣布,向 ST 新潮全体股东以及金帝石油发出竞争性要约,计划以高于金帝石油的收购价格(3.40 元 / 股)和收购规模(51% 的总股本),实施要约收购计划。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金帝石油方接受预受要约的时间点为 5 月 7 日之前,且 4 月 30 日后不可撤回预受要约;而伊泰 B 股方接受预受要约的时间点为 5 月 22 日前。
在 ST 新潮因 2024 年财报难产停牌后,两大要约方也正式进入 " 开牌 " 环节。
从结果来看,在与出价更高的伊泰 B 股对决中,首先 " 开牌 " 的金帝石油败下阵来。在金帝石油的要约中,截至 5 月 7 日,预受要约股份总数 963.2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 0.14%,涉及账户总数 579 户。而金帝石油本次要约收购结果,与生效目标相去甚远。
ST 新潮在公告中称,预受要约的股份数量未达到本次要约收购生效条件要求的数量,本次要约收购不生效,中登公司上海分公司自动解除对相应股份的临时保管,所有预受的股份将不被收购人接受。
金帝石油铩羽而归,显然与 " 半路杀出 " 的伊泰 B 股给了更高价格密切相关。从价格来看,后者要约收购价格 3.40 元 / 股,较 ST 新潮 4 月 18 日收盘的 2.84 元 / 股溢价近 20%。
5 月 22 日盘后,ST 新潮发布公告称,截至 2025 年 5 月 22 日,伊泰 B 股本次要约收购期限届满。虽然未直接公布伊泰 B 股要约收购的结果,但上交所官网数据显示,截至 5 月 22 日,预受要约的股东账户总数达 20168 户,预受股份数量合计 34.07 亿股,约占 ST 新潮总股本的 50.10%。
由于伊泰 B 股对于本次要约收购设置的生效条件为要约期内最终预受要约的 ST 新潮股票申报数量不低于 19.04 亿股(ST 新潮股份总数的 28%),且要约期的最后 3 个交易日(5 月 20 日— 22 日)预受的要约不可撤回。由此,伊泰 B 股的要约收购条件已实质达成。
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一位接近 ST 新潮的人士表示,A 股的首例竞争性要约收购胜负已分,伊泰 B 股将拿下 ST 新潮控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在 5 月 22 日晚间,伊泰 B 股公告称,截至 2025 年 5 月 22 日(要约期限内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本次要约收购已达生效条件。
" 截胡 " 成功后,但控制权之争尚未结束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伊泰 B 股已然拿下与金帝石油的对决,但 ST 新潮却已因年报 " 难产 " 触及退市风险警示。
原本计划在 4 月 3 日发布年报和一季报的 ST 新潮在 4 月 30 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因定期报告涉及的部分财务信息需要进一步补充提供,公司预计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 2024 年年度报告及 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股票自 2025 年 5 月 6 日起停牌。
ST 新潮方面称,年审会计师团队在美国公司现场审计的 3 周时间里,公司积极配合审计要求,竭尽全力推进 2024 年度审计进程。但是因时间过于紧迫,所需材料细致且复杂,部分材料包括审计所需的询证函回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全面收集。
此前,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一位了解 ST 新潮的人士表示,这可能与 ST 新潮刚更换审计机构有关,在审计时间安排上,确实存在紧张的可能性。
早在 4 月 28 日,上交所就向 ST 新潮下发了监管工作函,针对公司无法按期披露年度报告一事对公司提出监管要求。函中内容显示,公司年审机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目前所有审计工作已经完成,基于执行审计工作的结果,根据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公司 2024 年度财务报表发表无法表示意见,对公司 2024 年 12 月 31 日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发表无法表示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ST 新潮的复牌时间,将由 ST 新潮能否发布 2024 年财报和 2025 年一季报决定。ST 新潮在公告中提到:若公司股票在停牌 2 个月内仍无法披露 2024 年年度报告,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5 月 22 日晚间,一位资本市场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ST 新潮因年报难产停牌,以及可能遭遇的退市风险警示,投资者对后期股价判断,以及公司控制权的不确定性,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伊泰 B 股此次要约收购达成。
不过,纵然在持股比例上有了绝对优势,但伊泰 B 股能否顺利拿下 ST 新潮的控制权,却可能存在不确定性。
在《要约收购报告书》中,伊泰 B 股明确指出收购是以增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性并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为目的;并提出在保证上市公司经营稳定的前提下,适时对上市公司现任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调整。
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ST 新潮内部的对立阵营围绕公司管理权已司空见惯。过去数年间更是多次上演合计持股 10% 以上的股东提议或自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 逼宫 " 董事会的情况,但被董事会以程序不符合法规等原因或拒绝或取消。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金帝石油要约截止后,5 月 7 日晚间,ST 新潮发布了《董事会关于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要约收购事宜致全体股东的报告书》。
报告书中提及,ST 新潮董事会建议公司股东综合公司发展前景、自身风险偏好、投资成本、不同要约收购人的收购条件、要约收购人在上交所官网披露的各自预受要约进展情况等因素,视本次要约收购期间股票二级市场波动情况最终决定是否接受伊泰 B 股的要约收购条件。
在前述资本市场人士看来,因为 ST 新潮资产主要在海外,且公司目前尚处无实控人状态,考虑到此前多次上演的控制权争夺战,关于 ST 新潮的控制权争夺,可能还会有新剧情。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