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同吴嘉江:中概股回归加速,给赴港上市企业五点建议

中概股回流香港的趋势正在加速,香港成为中概股的首选地。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共有 385 家,合计总市值超过 9000 亿美元,其中包括阿里巴巴、拼多多在内的前 50 家中概股公司的市值占了 95%。
5 月 21 日,致同会计师事务所举行了一场 " 民营经济新质跃迁的多维赋能 " 分享会。致同香港审计主管合伙人吴嘉江表示,中概股回归内地和香港市场已成为一种明显趋势。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要求中概股开放审计底稿,这与中国《数据安全法》存在合规方面的矛盾。尽管中美已达成 " 数据透明,境内检查 " 协议,但美国 SEC 仍将 329 家中概股列入 " 预定退市名单 ",半导体、AI 等敏感行业企业面临重点审查。在此背景下,70% 的中概股已回港上市。港交所推出的 " 专项通道 ",将审批周期缩短至 3 个月,并允许保留 VIE 架构,为中概股提供了融资便利,也成为其避险的重要选择。
除了中概股回归港股加速,在政策赋能下,制度创新也加速了 "A+H" 双向扩容。5 月 20 日,宁德时代登陆港交所,完成 "A+H" 双资本平台布局。此次港股 IPO 募资 356.572 亿港元,创下今年以来香港市场最大规模 IPO 纪录。
吴嘉江表示,宁德时代成功登陆港交所,初始募资 356 亿港元,在行使超额配股权后,总募资额更是超过 400 亿港元。数据显示,2025 年 1 — 4 月已有 19 家企业完成上市,再加上宁德时代等企业,上市数量已超过 2024 年同期。目前,超过 100 家企业已递表,预计香港资本市场将重回全球前三。
" 当前香港资本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为内地企业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融资与发展平台。" 吴嘉江表示,从政策层面来看,自 2024 年起,多项举措显著加速了 "A+H" 上市进程。中国证监会大力支持内地行业龙头赴港上市,香港联交所积极优化审批流程,问询周期大幅缩短,并推出了 FINI 结算平台。港交所还降低了 A 股公司发行 H 股的门槛,对于市值超 100 亿港元的 " 合资格 A 股上市公司 ",进一步加快了审批速度。同时,新增相关制度章节,允许生物科技、特专科技企业在无盈利的情况下上市,且降低了市值门槛。5 月初,港交所推出 " 科企专线 ",允许相关企业保密递表,有效保护了企业的商业机密。
吴嘉江总结了香港资本市场的六大核心优势:第一,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作为全球金融枢纽,与纽约、伦敦齐名,在全球金融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第二,互联互通机制完善:通过沪港通、深港通与内地资金紧密连接,极大地增强了市场流动性;第三,再融资便利灵活:企业上市 6 个月后即可再发新股,二次融资方式灵活,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资金支持;第四,政策支持力度大:国家与香港本地政策协同发力,不断优化市场竞争力;第五,人民币离岸枢纽:香港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有力促进了跨境合作;第六,绿色金融发展领先:ESG 债券发展成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针对计划赴港上市的企业,吴嘉江提出了五点实用建议:第一,选择合适上市模式: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 H 股、红筹等上市形式;第二,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调整股东与董事会结构,提升财务透明度,以满足上市要求和投资者期望;第三,精准评估上市条件:对照市值、盈利、现金流等要求,确保自身达标,提高上市成功率;第四,强化合规准备工作:提前开展全面的财务与法律尽调,规避潜在风险,确保上市进程顺利;第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把握政策窗口,顺应市场趋势,加快上市进程。
吴嘉江强调,香港资本市场的政策红利与国际化优势,为内地企业尤其是新质生产力企业提供了高效融资与品牌升级的良好机遇,企业需要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结合自身战略规划,牢牢把握赴港上市的黄金窗口期,实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