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万亩“通河生态稻”开始插秧

冰城五月,稻田插秧。在通河县虾兵蟹将养殖家庭农场,农户已完成泡田耙地,开始水稻插秧,为粮食稳产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虾兵蟹将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宋权指挥钩机在稻田周围挖出了一道水沟,这是 " 虾兵蟹将 " 的营房,四周设置的铁皮围挡是 " 防逃设施 ",虾蟹在水沟中栖息,去稻田里活动觅食。每亩稻田投放蟹苗、小龙虾苗均约 1500 只,稻田里的田螺、小鱼、虫类是现成的饵料," 虾兵蟹将 " 守护稻田,同时能起到活化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

在通河县三站镇老站村的数百亩池塘内,经过越冬繁殖的蟹苗、小龙虾苗长势良好,随时准备进驻稻田。宋权撒下一网查看虾、蟹长势,手捧活蹦乱跳的 " 本地苗 ",仿佛看到了秋天的收获。

在通河县乌鸦泡镇,柞树岗水稻农民专业合作水稻育秧大棚里的秧苗已经长出 " 两叶一芯 ",乡亲们将秧苗运到田间开始插秧。随着插秧机稳稳开动,平如镜面的水田上增添了一抹绿意。

该合作社理事长付鹏飞告诉记者," 龙江第一镰 " 就在乌鸦泡镇,每年这里水稻插秧都比同积温带早十几天,推广种植的是 " 通稻香 " 稻种系列,目前已推出 1 号至 6 号六个品种,多年来,稻米产量和品质有明显提升。种子是农业命脉," 通河生态稻 " 手握良种,从源头把控粮食品质,保障粮食安全底气十足。

4 年前,通河生态稻米产业通过公开征名," 区域公用品牌 " 最终定名 " 通稻香 " 系列,逐步形成稻米拳头产品,并推行统一品种、统一肥药、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 " 六统一 " 原则,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关键性一步。

今年,通河县计划种植水稻 115 万亩,其中," 虾稻共作 " 面积预计达 8000 亩,小龙虾繁育能力达 800 万尾以上。在立体稻作养殖中,虾、蟹为稻米提质,稻米为虾、蟹增香,一田两用,一水双收,农户生产积极性越来越高。

来源:哈尔滨日报

记者:罗彦坤 文 / 摄 / 视频拍摄并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