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算力开“药方” 岐黄之术焕“新生”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持下,传统中医药行业正插上数智化翅膀。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医生工作台与上海国民集团健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民集团”)的数字医疗辅助系统实现了无缝对接。

在龙华医院智能诊疗室内,传统的“望闻问切”正与前沿科技碰撞出奇妙火花。医生指尖轻点,患者的舌象、脉象数据即刻跃然屏上,AI系统同步生成包含检验检查推荐、名医疗法匹配等内容的个性化诊疗方案。

在这过程中,上海电信帮助“国民集团”跨越中医大模型训练、处理海量异构数据时所遇到的鸿沟,如算力资源错配导致训练效率低下、专业智算团队缺失难以调优模型、数据安全防护不足可能引发伦理风险。

当古老的岐黄之术遇上数字时代的新命题,一场传统与现代的深度对话已然展开。

打破算力资源“次元壁”

“国民集团”的数据库包含上百名老中医临床病案、数万种中药化学成分,却面临“数据金矿”难以开采的尴尬。传统服务器集群算力利用率不足,单次全量训练耗时长达数十天,而医疗数据的敏感性又要求所有计算必须在本地完成。

面对企业需求,上海电信组建“算力诊断小组”,通过分析成千上万条日志数据,团队发现问题根源在于“算力资源池与业务需求错配”。

对此,上海电信开出“弹性算网”药方,以“新型城域网 多云DCI(算力网络架构)”架构为传统中医搭建起通往智能时代的高速通道。这套创新体系,既打破了算力资源的“次元壁”,又精准匹配中医企业对数据传输的特殊需求。

新型城域网好比架设在身边的 “数字驿站”,将服务触角延伸至企业机房门口。当“国民集团”需要将海量中医古籍、临床病案导入大模型训练时,只需将本地服务器就近接入新型城域网节点,就能以“家门口上车”的便捷方式,快速连通云端算力。

多云DCI则像一张覆盖全城的“算力神经网络”,上海电信将天翼云、阿里云、腾讯云等多元算力资源编织成有机整体。DCI环网如同城市地下纵横交错的地铁系统,用高速通道连接各个数据中心与云服务节点。无论是位于临港的超算中心,还是市区的智算资源,企业用户只需“轻点鼠标”,就能通过这张网调用所需算力,实现“全市算力一盘棋”。例如,当中医大模型需要更高性能的GPU资源时,无须重新铺设线路,通过 DCI 环网就能快速连接到其他区域的算力池。

面对中医大模型训练中数据传输的“潮汐现象”,弹性算网展现出独特优势。当企业启动大规模数据训练需要高带宽时,网络能在几分钟内弹性扩容至10GB,如同临时拓宽车道,确保数据洪流快速通过;而在日常运营阶段,带宽又可灵活收缩至100MB,既满足基础需求,又避免资源浪费。

从单点突破到生态蝶变

在方案落地过程中,团队经历了多次技术突围。

国产芯片适配阶段,是为中医大模型寻找精准的“数字经络”。技术团队提前对算网完成镜像加载与参数调优,将模型推理速度提升数倍。通过“望闻问切”般细致排查,精准定位问题,最终成功打通了算力与模型之间的“任督二脉”,大幅提升了模型的推理效率。

医疗数据具有高敏感性,安全是重中之重,上海电信搭建了MPLS-VPN(多协议标签交换虚拟专用网络)专网,为数据传输打造了坚不可摧的“安全堡垒”。

今年初,DeepSeek火爆出圈,“国民集团”也紧跟步伐,欲在中医大模型赛道后来者居上。在接入DeepSeek的过程中,技术团队持续优化参数,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调整,终于实现了“一键接入”的突破。

“国民集团”的AI 团队与上海电信技术专家组成的“中西医结合”攻坚小组,在数据标注、模型验证等环节展开深度协同。在这过程中,“国民集团”发挥其在中医领域的专业优势,为模型训练提供丰富的专业数据与知识,上海电信则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为项目提供强大的算力与网络支持。这种“技术输血”与“生态共生”的模式,成为推动中医大模型变革成功的关键力量。

贡献“上海方案”

当DeepSeek的算法精度遇上丝路神农的人文温度,这场传统与现代的“破壁之旅”正在书写智慧医疗新范式。

上海电信正与“国民集团”共同探索“AI 中医”的N种可能:从基于多模态数据的精准辨证,到全球化的智慧医疗服务网络。这一成功案例的行业示范效应正在不断显现,上海电信正将项目经验推广至多地,为中医药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借鉴的“上海方案”。

这场变革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千年岐黄搭乘数字快车,更在于为全球医疗数字化提供“中国方案”——在守护文化根脉的同时,实现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的完美平衡。

《弹性算力开“药方” 岐黄之术焕“新生”-上海电信助力中医药行业数字化转型》

栏目主编:毛依栋

栏目编辑:袁圣艳

来源:作者:文汇报 袁圣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