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杯·左联·青年写作计划

五月的阳光温和地洒满道路旁的枝丫,转过多伦路的几条街角,终于来到左联会址纪念馆。

“现在我说一说我们今后应注意的几点:第一,对于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不断,而且注重实力……”整场活动以当代话剧《前哨》的部分片段开场,在上戏同学们的精彩演绎中,我们一下子“返回”了百年前的历史现场,听到了左联热血青年人铿锵有力的呼号和呐喊。随后,我们跟随着上戏同学们的脚步,来到左联纪念馆的二楼参观展览、观看影像、体验互动,共同回望那段红色历史。演出结束后,两名学生代表先后分享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以积极昂扬的青年姿态,真切地感受左联文艺先驱的理想与追求。

两年前的秋天,因一门《鲁迅作品讲读》的课程,我曾来到左联纪念馆。当时就被馆内丰富的史料与详细的记录所惊叹,左联成立的过程介绍、鲁迅先生的大量手稿、左联盟员的实物展示……每一件展品的背后,都蕴藏着前辈们在混乱艰难时代下的勇气与决心,都传递着顽强抵抗、坚定信念的力量与奋进。

而今故地重游,活动过程中的情景剧带给了我极其深刻的感受。殷夫不再是泛黄书页中的几行墨迹,而是鲜活的生命。他是敢于违抗兄长命令的弟弟,面对任职国民党高官的哥哥的多次劝说,选择义无反顾地抛弃一切,投身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他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不仅创作出《孩儿塔》等诗作,还翻译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名句——“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他还是坚毅勇敢的革命者,用自己的鲜血点亮黑夜,成为幽暗岁月里的一束光,指引着后辈们前进的方向……

历经百年岁月,我想,殷夫身上的那束光仍然没有消散,依旧可以让当今的年轻人们感受到前行的希冀与坚持。正如鲁迅所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面对当下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都应该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奉献出一点力量。而作为一名热爱写作的青年,以文字为媒、用纸笔发声就是传承和践行“五四”精神的最好方式。

在活动中,我们曾齐声朗读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一首七律:“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他满怀着深沉的痛苦与悲悯,为左联五烈士写下这些诗句。我们也将牢记左联五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带着希望继续前行。(本文作者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2级学生)

《夜光杯·左联·青年写作计划 | 姚雯静:以文字为媒,用纸笔发声》

栏目编辑:郭影 文字编辑:蔡瑾

来源:作者:姚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