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银河的百万野望
作者 | 周智宇
编辑 | 张晓玲
怀揣今年冲刺百万销量的目标,吉利银河发起新一轮冲锋。
5月9日晚间,吉利银河星耀8以11.58万元的起售价入局中高级电混轿车市场,将“起步即旗舰”的野心昭然若揭。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吉利银河1-4月销量已突破35.6万辆,累计销量超93万辆,不出意外,它在5月将实现百万交付。
从2023年4月首车下线到百万辆交付,吉利银河仅用25个月;今年,吉利银河朝着品牌年销百万的目标狂奔。
在智能化竞赛白热化、价格战持续升级的背景下,吉利银河正通过技术下沉、产品升维与营销革新,试图在红海市场中撕开一道裂口。
在发布会后的采访中,吉利品牌研究院院长易新宇等高管反复强调,“安全是‘1’,其他都是‘0’。”安全,也成为星耀8技术路径的最佳注脚。
作为首款搭载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的中高级轿车,星耀8在“油电共生安全”上实现了行业首创的“油、电、气隔离设计”与“六横四纵油电保险舱”。其星甲笼式车身采用一体式热成型硼钢门环,配合“三叶草”泄力结构,整车扭转刚度达43000N·m/deg,远超同级竞品。被动安全之外,星耀8的EMA高速紧急转向辅助系统可在120km/h时速下主动避障。
智能化层面,吉利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线:将选择权交还用户。尽管全系标配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系统(5R2V配置、100TOPS算力),但吉利仍推出基础辅助驾驶版型,以“标配但不强制”的策略降低购车门槛。
这一决策背后,是吉利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并非所有用户都需要高阶智驾,强行标配只会抬高成本。”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范峻毅坦言。
更值得关注的是,吉利正通过技术开放强化行业话语权。耗资20亿元打造的全域安全实验中心,首次实现极端环境下的智能驾驶测试与多角度碰撞模拟,未来将向全行业开放。“安全是吉利的基因,但我们过去‘只做不说’。现在,我们要让用户看到安全背后的体系力。”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李传海表示。
“智能化不是炫技,而是解决真实痛点。”范峻毅在采访中反复强调。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产品力的竞争早已超越“参数对比”,进入“情绪价值”时代。营销策略的成败往往决定产品的市场表现。吉利银河星耀8的上市策略,展现了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思维转变。
范峻毅在采访中透露,星耀8的定价并非简单压缩成本,而是通过“配置下移”和“工艺创新”实现价值传递。例如,霁海蓝车色的研发耗时1000小时,但成本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全系标配,但为满足不同需求推出“基础版”和“高阶版”两种选择。这种“用户主权”思维,既避免了“功能过剩”的浪费,又保留了产品的技术领先性。
截至2025年4月,吉利银河已建好的渠道是997家,在建的176家,渠道整体突破1000家。但范峻毅强调:“渠道数量不是终点,质量才是。”
在新能源汽车用户需求日益场景化的背景下,吉利银河将渠道分为“A网”和“星网”,分别聚焦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差异化服务。例如,星网渠道在三四线城市铺设“社区体验店”,通过“场景化试驾”和“家庭出行解决方案”增强用户粘性。
不过在整体市场营销策略上,吉利银河显得克制、务实。范峻毅指出,产品是船,营销是帆。帆太大,船会翻。
范峻毅与林杰等高管开通微博,并非打造个人IP,而是将其作为“用户之声”的传递通道。“去年用户对Flyme系统的升级需求,就是通过微博反馈直达研发端。”范峻毅表示。
李传海透露,今年是吉利银河的产品大年,下半年还会有一些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车型出来。
此外,星愿、银河E5等现有爆款车型,将通过配置升级与口碑营销稳住基盘。“用户转介绍率是星愿销量爬升的关键。在南京,一个小区甚至停满星愿,颜色都不重样。”范峻毅举例称。
然而对吉利银河来说,年销百万只是起点,真正的竞争在下半场。
尽管1-4月销量已突破35.6万辆,但星耀8所在的中高级电混市场也有比亚迪汉等强敌。吉利银河的“高质优价”策略虽能快速打开市场,但也需要向市场回答,如何避免陷入“以价换量”的利润陷阱,以及品牌向上如何破局等问题。
比亚迪的垂直整合能力、华为的智能化光环、新势力的用户运营方法论,都在挤压吉利银河的生存空间。但吉利银河的底牌在于:背靠集团39年的制造积淀,它比新势力更懂成本控制;相比传统车企,它的转型包袱更轻。正如范峻毅所说:“两条腿走路(燃油 新能源)是正确的,也是最稳健的。”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单纯的价格战无法持续,唯有通过技术定义、产品创新和用户共创,才能在“红海”中开辟“蓝海”。当这场围绕“百万销量”的战役接近尾声时,真正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这也将决定吉利能否借此,重回“自主品牌一哥”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