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市场太火了

模式升级

台球运动最近又翻红了。近几年各种类型的台球厅越开越多,傍晚后经常 " 一台难求 "。这项曾经被视为中老年娱乐的运动,正受到年轻一代的青睐。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预测,到 2025 年,中国台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台球爱好者数量已超过 2.1 亿人,年增长率达到 180%。在众多运动项目中,台球这几年的增长速度和大众接受度尤为突出。

实际上,台球多年前也曾 " 流行 " 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露天台球桌遍布街头巷尾,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娱乐方式之一。1988 年,《人民日报》曾报道:" 不到 10 公里路的地段,大街上的台球桌就有 200 多台。" 进入 21 世纪后,随着电子游戏和其他运动、娱乐方式的兴起,台球逐渐淡出主流视野,球馆生意冷清,行业陷入低谷。

可以看出,台球的 " 复兴 " 有其受众基础,早期积累的爱好者为其重新崛起提供了土壤。近年来台球赛事体系逐步完善,短视频平台的传播也为其带来了新的流量。此外,台球产业在场馆运营、设备智能化等方面的创新,也让这项运动开始越来越适应现代娱乐消费的需求。

这项曾经沉寂的运动,正在以新的姿态重回大众视野,开启属于它的 " 第二春 "。

80 年代街头打台球的年轻人

回归

台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5 世纪的欧洲,最初是贵族们在草地上进行的一种击球游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运动逐渐移入室内,规则也逐步完善起来,演变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台球。

台球被称为和高尔夫、网球等并列的 " 贵族运动 ",在正式的台球比赛中,选手们身着西装,沉着冷静地出杆,尽显绅士风范。

但和网球、高尔夫等不同的是,台球在中国的发展路径要 " 下沉 " 得多。它进一步本土化,演变为更接地气的 " 中式台球 " ——规则简化、节奏更快,入门玩家也能较快上手。

台球规则多样性为其提供了 " 下沉 " 的基础:既有规则复杂、强调精准的斯诺克,也有节奏快、上手简单的美式 8 球和 9 球。

因为好上手,中式台球一度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休闲运动之一。而且,相较于篮球、足球等高强度运动,台球的运动量低不会受伤,更适合城市上班族简单活动。

更吸引人的是其亲民的成本。与动辄需要专业场地的网球、高尔夫乃至足球篮球相比,台球只需 10 余平米的场地和基础设备,全套设备投入不到万元即可开展。消费方面,市场均价每小时 20 元,畅玩半天人均不过 50 元,这种高性价比让台球成为朋友聚会的热门之选。

近年来,受经济因素影响,中国人的主流娱乐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低成本、健康的娱乐活动如公园散步、城市漫游等逐渐流行,而高成本、相对不健康的娱乐方式如 KTV、密室逃脱的需求则大幅下降。在此背景下,台球以其价格优势和轻度运动的特性,重新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台球不仅是运动,更是一种社交场景。由于运动强度不大,参与者可以在切磋技巧的同时闲聊生活,台球厅也成为朋友聚会、商务社交的热门场所,可以看到很多提供餐饮服务和包厢空间的台球厅。

这些特征,让台球在中国完成了规模的升级、价值意义的蜕变。如今它正以更亲民的姿态,重新成为休闲市场的重要角色。

传播

台球能够重新火起来,除了其易于上手、成本低等基础优势外,赛事的推动和社交媒体的传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高水平的赛事是推动一项运动发展的重要引擎。,台球赛事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 1927 年,英国就举办了首届斯诺克世锦赛,1987 年,中国也举办了首个台球国际大赛。但台球界顶级赛事的问题在于,主要集中在技术要求高、观赏性强的斯诺克领域,与玩八球、九球的大众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割裂。

经过多年发展,和中国玩家契合的 " 中式台球 " 赛事逐渐崛起。2006 年,基于 " 乔氏杯 " 黑八排名赛,首届中式台球国际大师赛启动。到 2012 年,该赛事升级为中式八球国际大师赛,到现在已经成为几十个国家参与的顶流国际赛事。

现在,不少中式台球比赛的奖金甚至超过斯诺克。2023 年,郑宇伯在中式台球国际大师赛中夺冠,独揽 500 万元人民币奖金,现场用麻袋装走现金的画面登上热搜,这一奖金不仅刷新了台球赛事纪录,也超过了斯诺克世锦赛 50 万英镑(约合人民币 458 万元)的冠军奖金上限,让中式台球成为当下最赚钱的运动之一。

郑伯宇用麻袋装走 500 万现金

除了赛事的推动,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为台球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

短视频平台上,台球内容的曝光度大大增加,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的关注,如台球网红佟璐在抖音上积累了超过 300 万粉丝,而职业选手如潘晓婷、丁俊晖等,也通过社交媒体与粉丝互动,进一步扩大了台球的影响力 。

佟璐台球视频点赞均过万

此外,一些娱乐性较强的视频内容也在网络上走红。如台球网红子涵以其 " 气运之子 " 的形象和不可预测的球技,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这些视频通过幽默的解说和剪辑,获得了数百万的播放量,进一步提升了台球在年轻人中的受欢迎程度。

对于专业人士而言,赛事和社交媒体平台提供了新的收入渠道;而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低成本的参与门槛和丰富的在线教学、娱乐资源,都在不断推高这项运动的热度。

创新

热度攀升的背后,台球的行业模式也在不断更迭。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融入,正在悄悄改写台球这项传统运动的业态逻辑。

其中变化最直观的,是无人自助台球厅的快速普及。相较传统门店,自助台球厅运营成本低、管理效率高、对选址的依赖性小,在近几年实现了指数级扩张。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 24 小时无人自助台球厅数量同比增速高达 2030%,2024 年仍保持 154.7% 的高速增长。

嗅到风口的企业快速入场,跑马圈地。小铁自助台球于 2022 年 10 月开出首家门店,半年内门店数突破 1000 家,截至 2024 年 11 月,全国网点已逼近 6000 家。同一时期,谈小娱也在全国范围复制扩张,实现了与小铁自助相同的门店规模。

与动辄几百上千平米的传统球馆不同,自助台球厅强调 " 轻量化 "。

每家门店面积多在 100-200 平米之间,配备 4 至 8 张球桌,小而精的设计使其得以嵌入商场、社区商圈甚至高密度办公楼宇内,低面积投入叠加无人运营,让门店单体成本压缩至 15 万元左右,大幅拉低了入局门槛。

台球消费客群本身就有极强的粘性与高复购率。过去面积较大的传统球馆因坪效压力,普遍聚集在大型商圈之中,导致消费者的可达性不足。而如今的自助台球厅几乎成为 "200 米生活圈 " 的休闲配套,消费者有了频繁参与这项运动的条件。

消费者的体验同样发生了较大变化。扫码开台、人脸识别进场、灯光和空调手机远程控制、打完即结账,全程无需店员介入,抛弃传统充值系统,这种 " 社恐友好 " 的消费模式,恰好契合了当代年轻人的偏好,也成为无人台球厅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助台球厅风格精简

模式创新、互联网加成、赛事推广、宏观环境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众多资本加速入局,台球相关企业的扩增明显。2023 年,中国新增台球相关企业数量突破 10.6 万家,同比增长 54.1%;2024 年前十个月,这一数字进一步升至 11.4 万家。

产业链上下游同步发力,设备端市场也在同步膨胀。《2022 桌球消费报告》显示,彼时上游台球桌市场规模已达 9300 亿元,年增速近 20%,进入 2024 年,这一数字仍在持续上行。

制造端也正在从传统加工业迈向集群化、专业化。以江西上饶市玉山县为例,该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台球桌石板生产基地,年产桌板 25 万张、成品球桌 5 万台,产品远销英国、意大利等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动产值超 15 亿元,基本构建起完整的台球器材产业链。

无人化、轻量化、智能化、集群化,正成为台球行业新一轮进化的关键词。这阵 " 台球热 " 能持续多久尚需时间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运动回归其 " 简单、健康、平价、平民 " 的本质,便能在更长的时间里留住人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巨潮 WAVE",作者:侯恬,编辑:杨旭然,36 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