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后还能唱响当年的军歌,这位新四军号手用军号见证抗战胜利
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王俐燃 刘博
通讯员 马世超 杨诺伟 冯昶
“新四军里真快乐,吃穿平等一样多”,85年过去了,98岁的抗战老兵胡克祥还能唱起这首当年的新四军军歌。85年前,还只有13岁的他,正是听着这支歌曲,看着新四军战士出操,有了对人民军队最初的认识,加入了新四军的队伍。在部队,胡克祥做了一名号手,当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时,他也用自己手里的军号,吹响了部队的进军号。
5月初,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湖北省军区孝感离职干部休养所,采访了胡克祥,听他讲述难忘的抗日往事。
胡克祥 记者刘博摄
13岁参加新四军,在反扫荡中经历生死考验
听到这首军歌时,胡克祥还是老家湖北汉川的一个放牛娃。从7岁开始给地主家放牛,他放牛的地方离汉阳县(今武汉市蔡甸区)只隔一条河。当时,驻扎在汉川西江附近的新四军部队,对外以保安第四团的名义活动,实际兵力只有一个连左右。天天听着新四军战士唱着军歌出操,1940年,只有13岁的胡克祥也有了参军的念头。为了参军,他把自己的年龄报大了两岁,和几个小伙伴一起,由一位新四军班长带着,报名参军。
胡克祥当时虽然年纪小,但是个子很大,身体结实。到部队4个月后,他被调到新四军天汉沔指挥部,当上了司号员。他从号手到号长,吹了近9年军号。
当时在汉川境内,包括汉川县城、分水、马口等乡镇,都有日军部队。新四军的兵力只有一个连的规模,90来人,但是他们很活跃,1941年曾到汉江南岸,对汉阳县的伪军发起攻击。1941年,日军100多人对汉江以北的新四军发动扫荡,胡克祥也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