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订单2000万!交出亮眼数据,但京东外卖不能高枕无忧

千呼万唤始出来,京东发布 2025 年一季度财报,集团收入 3011 亿元,同比增长 15.8%,增速创近三年新高。

而针对外界最为关心的外卖业务,京东也详细披露了相关业务情况:日均订单量近 2000 万,入驻商家已超百万。

图源:京东外卖官微

京东集团 CEO 许冉还首次对外透露了京东外卖的战略考量:京东进入外卖业务是要构建一个长期可持续的业务,而不是仅仅追求某个季度或某一年的短期目标。

简单来说就是,京东做外卖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要长期做外卖业务,甚至外卖业务在集团内部的战略地位都是极高的。

京东外卖,持续狂飙

其实认真算起来,京东做外卖的时间还不到一百天,但靠着多项措施吸引用户,硬生生从美团、饿了么手上抢走市场份额。

" 初入江湖 " 的京东祭出了品质外卖、百亿补贴、派送超时 20 分钟直接免单三大招。同一份餐食,京东平台的价格比其他外卖平台要便宜至少一半,这套组合拳直击用户的价格敏感神经,毕竟又有谁会跟钱过不去?

小雷的同事曾调侃过,三四块钱的奶茶咖啡,一天一杯,再这样下去就要得糖尿病了。

图源:京东 APP

并且京东也承诺永不强迫兼职骑手在竞对平台 " 二选一 ",让骑手可以在各平台自由接单。

其实京东外卖的策略也很简单,那就是通过烧钱来拉新,这也是互联网大厂的常规操作,同个赛道的外卖巨头如美团、饿了么也是这样操作的,靠烧钱来抢夺市场份额,先把用户吸引过来再说。

图源:北 · 京 · 商 · 报

但京东此番操作着实是给外卖市场带来了新变化,成为了那条鲶鱼。因为国内的外卖市场,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美团跟饿了么双雄争霸的格局,行业竞争相对稳定,头部玩家缺乏变革的动力,没什么心思去改善外卖骑手待遇、减少商家运营成本、提升用户服务体验," 直接躺平 "。

这种情况下京东提出的给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商家限时入驻免佣金、百亿补贴让用户 " 薅羊毛 "等操作就显得 " 眉清目秀 " 起来,搅动了外卖行业这摊 " 死水 "。

再加上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也亲自送外卖,并与 " 兄弟 " 骑手们吃火锅把酒言欢,又给京东外卖赢得了一波曝光。

图源:微博

在社交媒体时代缺的不是创意,而是传播," 千亿总裁为我送外卖 " 本身就是很好的谈资,也让更多的用户关注到京东外卖。

所以说京东外卖这几十天的狂飙,跑出来这样的业绩,也是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差了任何一点,也没法成功。

京东外卖高频带低频

京东对外卖业务的定位也是非常明确," 构建一个长期可持续的业务 ",中长期目标是提升外卖与京东整体生态的协同效应和运营能力。

说得再直白点,京东要借助外卖业务来撬动流量与交易。所谓整顿外卖行业其实都只是表象,本质上外卖业务能够与京东的电商零售、即时零售、物流等业务产生联动协同。

这里面有三步走理论:先看消费者心智,再看供应链能力,最后看服务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图源:澎 · 湃 · 新 · 闻

外卖是高频需求,毕竟人每天都要吃饭,京东外卖靠百亿补贴点燃了消费者的热情,可以吸引来新用户,初步能影响消费者心智,让消费者感觉到京东外卖的 " 实惠 ";" 品质外卖 " 路线只引进那些做堂食的门店,这样可以将那些只做外卖的 " 幽灵商家 " 拒之门外,提高了外卖餐食质量;最后是服务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这点京东外卖还需要接受时间的检验,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京东集团 CEO 许冉在财报电话会上也表示,已经看到外卖业务对整个京东平台的流量、新用户的拉动作用,也提升了平台流量的转化率。

很明显,京东也很看重外卖带来的 " 交叉销售 ",但现在还不是算账的时候,毕竟京东是 2 月初才开始做外卖,价格战带来的影响、由外卖带来的联动消费等信息还不够全面准确,这些我们只能等到第二季度的财报才能知晓。

实际上京东做外卖,也有 " 奇袭 " 美团的意思,毕竟此前美团的闪购业务已经影响到了京东即时零售的基本盘,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京东此时需要一些变革,所以用了一招 " 围魏救赵 ",用外卖来刺激美团。

现今外卖日订单量将超 2000 万,这意味着京东变革完成,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当然不是,现今的外卖市场虽然进入了 " 三足鼎立 " 阶段,但美团、饿了么的地位依旧稳固,京东想要靠着百亿补贴直接实现弯道超车也是不现实的。

此外京东外卖在对外扩张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据此前大 · 众 · 日 · 报报道,部分纯外卖店家依靠堂食门店照片造假,从而顺利入驻京东外卖。

图源:大 · 众 · 日 · 报

此外还有客服、运营人员缺失,在问题出现时商户没办法寻求解决方法,这些事情并不是个例,皆是京东需要面对并去解决的问题。

而且美团与饿了么在外卖行业深耕多年,对供应链有着极高的议价权,商家、消费者也有一定的路径依赖;这种情况下京东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就会更多,才能够与其他平台竞争,如何平衡收益与支出,这也是件大学问。

" 外卖大战 " 该冷静冷静了

或许是这段期间的外卖平台大战太疯狂了,引来了监管部门的注意。

据央视新闻 5 月 13 日报道,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要求平台合法规范经营,公平有序竞争。

这就是个关键的信号,过去一段时间轰轰烈烈的外卖 " 三国杀 " 或告一段落。

图源:人 · 民 · 日 · 报

当然不是说补贴完全停下来了,平台还是会看具体情况,走一步看一步,渐渐减少补贴力度,但完全停掉补贴是完全不可能的。

毕竟消费者已经尝到了甜头,所谓由奢入俭难,若是平台贸然将补贴全部取消,那么消费者自然也是用手投票,转移到其他的外卖平台上。这种事情在互联网行业屡见不鲜,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来互联网大厂对烧钱换增长这件事情越来越谨慎的原因,钱花了,用户来了,但没法将这些用户留住,结果就是人财两空。

不过暂时停战,也可以给京东腾出思考空间,补贴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在平台减弱补贴力度,回归行业常态之后,如何让用户依旧在自家平台消费,这才是核心问题。

当初美团在行业基本趋于稳定的情况下,推出了拼好饭,将利润压至最低,以求取销量;不知道京东的 " 拼好饭 " 会在哪里?

还有就是一些基础管理的项目也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像是后台系统建设,自京东外卖业务开启之后,多次因系统崩了而上热搜,虽然京东给出的解释是因 " 订单量暴涨而导致系统崩了 " 导致,但这件事也已经给京东示警:美团、饿了么拥有成熟的系统管理以及丰富的处理经验,懂得如何应对这些情况;但京东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因此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梳理业务,配备专业团队进行跟进。

此外对于外卖骑手的招募、培训与管理也是京东需要 " 补课 " 的地方,京东外卖一开始上线的时候就出现过派送骑手短缺的尴尬。不过因为京东有着丰富的物流管理经验,直接将管理思路拿过来稍加修改即可使用,倒也不用太担心。

京东外卖需打好持久战

当初京东宣布做外卖的时候,外界有一种解读是京东想要用外卖业务作为 " 引流工具 ",反哺京东的电商业务。

如果是真的只想要 " 引流 ",那么平台也就不会真正关心外卖行业的发展,一切都是为了 " 引流 ",赚到流量就离开," 哪管它洪水滔天 "。

但现今京东已经打出鲜明旗帜,将在外卖行业打持久战,那么就要考虑现实的问题,在 " 甜蜜期 " 过去之后,京东外卖要靠什么来与美团、饿了么竞争?毕竟这两家已经做到了大而全,若是想要做出差异化,京东之前坚持的 " 品质优先 " 会是不错的选择,那么相对应的商家资质审核、准入门槛等都要做好,并且品质优先就意味着要筛选掉一些品类的商家,这样一来平台入驻的商家数量必然会减少。

此外用户的使用习惯、商家系统的完善、整个配送体系的优化等都是京东外卖需要面对的难题。

毕竟现今的餐饮行业可以说是在 " 夹缝中求生存 ",利润很薄,外卖行业不是不需要竞争,是不需要 " 内卷式 " 消耗,京东能不能做到平台、用户、商家、骑手等各方之间的平衡,这将决定京东外卖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