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土著:美国国会打击转运的《芯片安全法案》,强制企业在芯片植入位置追踪模块
【文/南极土著】
美国国会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于5月15日提出了《芯片安全法案》(Chip Security Act),要求商务部强制美国芯片企业在受出口管制的芯片中加入位置验证模块,以确保这些芯片不会被转运。
路透社相关报道截图
法案由委员会主席John Moolenaar、首席成员Raja Krishnamoorthi以及另外六名两党议员共同提出。上周,共和党参议员、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Tom Cotton已在参院提出了配套版本的法案。
这两个版本内容几乎一模一样。核心是要求美国商务部在法案生效后180天内,强制所有受出口管制的高性能芯片及相关计算产品,在出口、再出口或境外内部转移前,配备能够实现位置验证等功能的“芯片安全机制”。该机制可通过软件、固件、硬件或物理方式实现,旨在防止这些芯片被中国等国家通过空壳公司或走私方式非法获取,并用于军事、监控或人工智能等敏感领域。获得出口许可者如发现产品被转移到未授权地点或被篡改,应立即向主管BIS的副部长报告。
法案还要求商务部在一年内完成对是否需要引入额外安全机制(如反篡改、用途验证、走私识别)进行系统性评估,并在两年内实施经评估认定为必要的附加机制。商务部须每年向国会提交机制有效性与更新建议报告,并被赋予核查芯片实际流向、维护记录、要求企业配合报告异常情况的执法权限。
早在去年夏天,参议院拨款委员会就曾要求BIS评估在芯片中加入控制机制的可行性,但相关立法最终没能通过。去年8月,一名商务部官员对“芯片内嵌控制机制”的技术可行性提出疑问,并表示即使技术上可行,也需评估是否会影响美国产芯片的市场竞争力。该官员表示:“这是一个听起来不错的概念,但确实需要具体分析。”
如何解决对华芯片出口管制的“转运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美国政府非常头疼的事。拜登政府时期,美国商务部的策略是对全球的受控芯片采取总量控制和分配制度,也就是“AI Diffusion Rule”的三级国家划分和GPU配额方案。美国政府的核心逻辑是,先根据转运国家本身的实际需求,设定一个刚刚够用的GPU数量。这样一来,如果这些国家再偷偷将芯片转卖给中国,就会导致自己本国芯片不够用,迫使它们在转运问题上自我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