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 Model Y 「贵个六七万」,YU7 接着爆!?

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Wallace

自 3 月事故风波以来,雷军缺席了上海车展,也降低了社交媒体的更新频次。尤其是针对新车 YU7 的预热、宣传,几乎停止。

但「丑妇终须见家翁」,按照此前定下的节奏,YU7 已经进入发布周期。5 月 22 日晚,雷军再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带来自研芯片、全新数码产品,并对外介绍了 YU7 的部分产品点。

根据雷军的说法,小米 YU7 预计在 7 月上市,本次发布会并未开启小定通道,但展车已经发往全国门店。这意味着,未来的一个多月内,至少还有一场正式发布会,来公布 YU7 的正式售价。

看来,小米汽车正逐渐打破沉默,回到正常的宣发节奏上。

二期工厂已经来到收官阶段, YU7 大规模量产箭在弦上。行业正期待着,小米 YU7 会不会再次成为市场「爆款」,搅得天翻地覆。

更多「猛料」

这并非 YU7 首次在舞台上亮相,但相较于「初亮相」,我们能通过本次发布会对 YU7 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前两天的预热中,我们已经大概得知小米 YU7 的内饰设计要点,包括「小米天际屏全景显示」这一交互特色;而外观设计,则宣布新增两个配色,分别是「宝石绿」和「钛金属」。

当然,这些只是前菜。

基础表现

与 SU7 基于同一「摩德纳」平台打造的 YU7,长宽高尺寸为 4999/1996/1608mm,轴距和 SU7 一样,3000mm。

设计上,小米 YU7 有一些新变化。

比如说门把手,从原来的半隐藏式改为完全隐藏的「内翻式」设计。雷军介绍,当驾驶员接近时盖板会自动内翻,手掌朝上内扣就可以打开车门。

还有空气动力学的优化。通过 10 组风道和 19 个进气口,YU7 将风阻系数做到了   0.245,在 SUV 这类产品中,已经是一个相对低的数字。

不过可以参考一下,之前因风阻而闹得沸沸扬扬的智界 R7 是 0.219,而小鹏 G6 则是 0.248。

来到内饰,命名为「天际屏」的 PHUD 此前已有简单介绍,在发布会上雷军补充,这其实是通过三块 MiniLed 屏幕的组合,并结合投影技术来实现。

在功能上,「天际屏」可以显示一些基本驾驶信息、导航信息、娱乐信息等等。被称为「信息卡片」的显示画面共有 5 组,按照雷军的意思,支持自定义和自由组合。

聊到内饰材质,目前看以类皮质的软质包裹为主,强调了亲肤属性;座椅目前提到了两个卖点,一个是更柔软的设定,提升了乘坐舒适性。另一个则是,前排主副驾座椅,均配备了零重力模式。

来到 YU7 后排,雷军着重提到了纵向和横向的空间数据,头部空间达 77mm,后排膝部空间则是 73mm;后排座椅虽然没有配备零重力模式,但后排靠背最大角度为 135 °,能提供较舒适的乘坐角度。

最后雷军还点了一下 YU7 的载物空间,展示了较为灵活的座椅组合模式。空间表现对比主要竞争对手 Model Y 不遑多让。

三电性能

作为「高性能 SUV」,性能部分会是 YU7 主要的看点。

性能最强的 Max 版本,综合功率达到   508kW(690 马力),零百加速时间为   3.23 秒,最高时速达 253km/h。

YU7 和 SU7 保持一致,还是分成了三个版本,分别是标准版、Pro 版和 Max 版。参考发布会信息,标准版是单电机后驱,到 Pro 版就升级到双电机四驱,但性能不如 Max 版那么极致。

YU7 的底盘相较 SU7 得到了明显提升,全系车型均标配 CCD 可调阻尼减振器,Pro 以上的版本更是配备了闭式双腔空簧,共有 5 档高度调节,最大调节范围是 75mm。

YU7 的续航能力起点非常高,标准版就基于 96.3kWh 的电池包,做到了   835km   的续航;Pro 版本电池容量一致,但由于性能提升,续航略降为 770km;性能最强的 Max 版本,在配备 101kWh 电池的情况下,做到了 760km 续航。

充电方面的表现,本次 YU7 全系升级到了 800V 高压平台,平均充电速度对比 SU7 提升不少。其中 Max 版本的充电倍率达到 5.2C,号称「15 分钟补能 620km」。

安全方面,雷军着重提到了「铠甲笼式钢铝混合车身」和「部分钢材强度提升至 2200MPa」这两点。

结果显而易见,小米 YU7 的 A 柱、B 柱强度都得到了明显提升,且车内钢材能起到类似「防滚架」的作用, 更好地保护成员安全。

电子电气架构的升级也被雷军简单提及,主要变化类似于蔚来 ET9 或其他新一代新能源车,以更大规模的集中化整合为主。

雷军表示,ADD(辅助驾驶域控制器)、T-Box(通讯模块)、DCD(座舱域控制器)和 VCCD(整车域控制器)均被整合到一起,进一步缩减通讯时延,提升效率。

芯片硬件的升级,最大看点是智驾芯片——升级为英伟达 Thor,单颗算力达到了 700Tops;座舱芯片,则还是高通 8295。

连带激光雷达、4D 毫米波雷达的一系列感知硬件,在 YU7 上是「全系标配」。考虑到同平台的 SUV 车型定位总是更高,配置的随之提升,其实也合理。

另一方面,大家也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雷军在发布会上给出的价格预期,是「比 Model Y 贵六七万不过分吧?」这固然有「烟雾弹」的成分,但合理推测的话,在配置提升不少的情况下,YU7 的起售价相比 SU7 提升 2~3 万元并不奇怪。

鉴于本次发布会的确如雷军预告的那样不带价格,有关 YU7 价格的悬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YU7 的「爆」

随着 YU7 进入发布周期,除了价格外的更多产品信息得到披露,「能否同样成为爆款」的讨论,也随之升温。

鉴于小米并未开放小定渠道,无法根据订单数据来分析产品热度,讨论 YU7 的销量前景,只能基于客观条件做主观分析。

就配置看,小米 YU7 基本跟上了同级竞争对手的节奏。全系标配 800V 电压平台、全系标配激光雷达等,YU7 所处的竞争位置要比一年前 SU7 上市时更加有利,至少在配置层面,不存在明显的短板。

设计方面,与 SU7 同源的设计语言已经得到市场的接受和认可。结合电动星球内粉丝群的讨论,大家对小米 YU7 的空间表现颇为关心,而发布会上雷军也心领神会,初步给出了还算能让人满意的回答。

可以下一个初步的结论:YU7 是比 SU7 完成度更高、更成熟,产品力更强的产品。按照一般的逻辑,再配上颇具竞争力的价格(比如起售价落在 24 万元左右),那么很有机会成为又一款「现象级」产品。

然而需要提到的是,这样的「一般逻辑」并不能简单套用在小米汽车身上。

今年 3 月,电动星球在针对小米 SU7 的追踪报道中了解到,「情绪价值」是多位受访车主选购 SU7 的主要原因之一。相信这样的逻辑放在 YU7 身上同样适用,能否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会成为左右 YU7 销量的重要因素。

但「情绪价值」,又是一个相对抽象的定义。

SU7 上的「情绪价值」来自于互联网上的超高的关注度和讨论热度,等车周期偏长带来的稀缺性等等,不是那么容易复制。

另一个挑战则是,竞争对手们也在伺机而动。

特斯拉 Model Y 完成了换代升级,中国新能源车企,也在近期带来一系列新品。

比如说,蔚来刚刚才发布了新款的 ES6、EC6,小鹏的 G7 也已经确认会在 6 月登场。理想这边,纯电 SUV 正蓄势待发。

「蔚小理」之外,智己的新 LS6 已经在年初上线,还有智界 R7、极氪 7X 等销量不俗的新能源 SUV 。

如此看来,即使产品力得到明显提升,但 YU7 想要取得销量的成功,乃至复制 SU7 的「奇迹表现」,难度仍不低。

电动星球编辑部一致认为,小米 YU7 未来销量轻松可达月均 1 万台,达到 2 万估计要打一个问号;而达到 3 万,超越 Model Y(2025 年月均销量 2.5 万台)?难度就非常高。

YU7 在观感上,毫无疑问是一款非常成功的新品。

悬念在于,在小米 SU7 已经消耗完小米粉丝的情绪价值的情况下, SU7+YU7 的产品组合,要达成「月销稳态 4 万」的目标到底有多高的可能性?

且看雷军如何见招拆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