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三大巨变

现在,很多人都认同,AI 是工业革命级别的技术变革。

但是,AI 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什么显而易见的改变了吗?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混沌君认为,这个变化非常大,它正在重构新消费,尤其是娱乐行业。

这周的混沌课程,正好可以作为佐证。

邱肃川老师是复旦大学的研究员,也是混沌的创新领教,对 AI、新消费、元宇宙、二次元有很深的研究。

他在课程中的三个论断让混沌君如梦初醒:一切消费行业皆是服务行业,一切消费行业皆是媒体行业,一切消费行业皆是娱乐行业。

这三个论断在课程里是有语境的,混沌君单独摘出来你可能会觉得这三个结论过于绝对,下面我会就这三个观点做一些解读和延申,读完相信你会认可,新消费的三大巨变正在发生。

消费行业正在发生变化:

从传统货架到体验经济,从单向传播到用户共创,从功能满足到情绪价值,消费行业的基因正在被重构。

这是一个不容忽略的行业真相:一切消费行业皆是服务行业,一切消费行业皆是媒体行业,一切消费行业皆是娱乐行业。

所有不甘落后的消费品牌,都在成为服务提供者、内容生产商和娱乐运营商,三位一体。

一切消费行业皆是服务行业

一切消费行业皆是服务行业,这很早就在海底捞应验了,也带来了餐饮业中服务的百花齐放:

海底捞在火锅红海中杀出重围,靠的不是口味革命,而是将服务打磨成核心竞争力。当服务员为独自用餐的顾客摆放陪伴玩偶时,当美甲服务成为等位标配时,消费者购买的早已不是简单的餐饮服务,而是被尊重的情绪价值。

这种服务意识的觉醒正在重塑消费逻辑:瑞幸咖啡用私域流量构建每日触达的陪伴感,盒马鲜生用 3 公里生活圈创造即时满足的确定性,泡泡玛特用会员体系编织情感归属的共同体,星巴克用移动订单系统消除排队焦虑……

服务业的本质是创造时间价值。在注意力稀缺时代,消费者不仅为产品或功能付费,更愿为隐性服务价值买单——包括降低决策成本(如算法推荐)、缩短行为路径(如无感支付)、或提供情绪价值(如仪式感设计)。

这些服务创新通过消除消费链路的摩擦点,将传统交易转化为高黏性的价值交互:当一次服务触点成为用户主动分享的社交素材,消费行为便跳脱出 " 单次交付 ",升级为持续生产体验价值的生态系统。

所以,从本质上来讲,一切消费行业,皆是服务行业。

一切消费行业皆是媒体行业

一切消费行业皆是媒体行业,以泡泡玛特为例:

泡泡玛特盲盒通过隐藏款机制和限量发售刺激收藏欲,产品外观高度符号化(如 Molly 系列),用户可参与设计投稿活动。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展示 " 端盒 "" 拆盒 " 过程,形成 " 晒娃式 " 分享文化,甚至衍生出闲鱼二手交易和改娃社群,产品成为用户表达个性与审美的媒介。

当产品成为内容载体、渠道成为传播场景、用户成为传播节点时,消费行为便升维为一种媒体行为。

消费产品必须具有自媒体属性。元气森林通过与 B 站联动,把气泡水变成年轻人表达生活态度的社交货币。这种媒介化转型让产品自带传播势能,形成 " 购买即传播 " 的裂变循环。

当产品成为内容载体,消费行为就转化为用户自我表达的方式。品牌需要构建的不是广告投放渠道,而是能让用户主动生产传播内容的参与式生态。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一切消费行业,皆是媒体行业。

一切消费行业皆是娱乐行业

一切消费行业皆是娱乐行业,以星巴克为例:

星巴克推出城市系列马克杯,融合地标建筑、方言等元素(如上海 " 侬好 " 杯、成都熊猫杯),每年更新引发收藏热。消费者通过收集和展示杯子表达地域身份认同,社交平台形成 " 打卡全国星巴克城市杯 " 挑战活动,产品成为旅行记忆的载体。

拼多多的多多果园将购物转化为养成游戏,饿了么的时令官活动让点外卖变成城市探索挑战……当消费过程被注入娱乐基因,交易就升维成价值共创的游乐场。

这给我们带了什么样的启示?

邱肃川老师提到的一个观点让我很受启发:消费行业要向娱乐业学习。为什么?因为娱乐业是距离人性最近的行业之一,它洞悉人性,直接用情绪和人性来完成价值变现。它对关系性的探索比传统的消费行业要超越一个时代。让它先去探索今天的新媒介、新技术的应用之后,我们会从中得到如何围绕消费者做下一代产品和商业布局的答案。

这个观点很容易就能得到验证,比如直播带货的限时秒杀营造心跳加速的刺激感,购物 APP 的抽签发售制造的紧张刺激,都是在通过游戏机制激活消费者的参与热情。这种娱乐化改造不是简单的营销技巧,而是重构了 " 需求 - 满足 " 的价值闭环,让消费本身成为值得付费的娱乐产品。

当消费不再是冰冷的交易,而成为可感受的服务、可传播的故事、可参与的娱乐,消费和人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近了。

在这个体验经济、注意力经济和情感经济交织的新消费时代,服务、媒介、娱乐的三重属性正在重塑商业竞争规则。能够同时扮演好服务设计师、内容制片人、游戏策划者三重角色的品牌,将在用户心智中构建不可替代的立体价值。

新消费三大巨变的成因

那么,新消费的这三大巨变是如何形成的呢?

技术因素:AI

AI 是人性的放大器,它的蓬勃之势将使人的消费行为发生巨变。

邱肃川老师在课程里做了一个逻辑推演:AI 的技术变革,带来了媒介的变革,媒介的变革带来内容的变革,内容的变革带来消费的变革。以影视行业为例,每年世界上制作出来的影视剧,没有人有时间把它们全部看完。当 AI 被应用到影视行业中时,它的价值不在于制作更多的影视剧,而是如何为内容制作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未来,在 AI 技术的支持下,在电影院观影的场景很有可能会变成在家,戴上 VR 眼镜。VR 眼镜就是新的媒介,新的媒介决定了新的内容形式。未来的内容制作,会围绕 VR 或其他新的媒介展开。消费,也会因为新的内容形式而发生巨变。比如,未来的电影可能会是观众呆在家里带着 VR 眼镜,与电影中的角色互动,改变剧情的发展。

经济因素:人均 GDP 带来的审美红利

使消费巨变的,还有经济因素。

邱肃川老师引用了一个经济学观点:当一个国家的人均 GDP 超过 1 万美元的时候,就是一个国家文化红利的开始。中国是在 2019 年人均 GDP 超过 1 万美元的,所以近些年不管是《黑神话 · 悟空》还是《哪吒 2》的爆火,本质上都是一种审美红利。

" 审美的平民化,带来了消费者的升维。今天,我们进入到一个文化消费崛起的时代。颜值即正义已经不是一句调侃的玩笑,而是一种真真实实的商业存在。在这个过程当中,价值创造已经不再是原来由厂商向用户的单向给予,而是厂商和用户基于某种共同的目的双向奔赴。

社会因素:哲学意识的觉醒

邱肃川老师从哲学层面讲了一个问题:

现实并不比虚构更有特权去定义什是真实。像初音未来、洛天依……是我们创作出来的虚拟人物,可以说它是虚构的。但是,现实也是一种虚构,是这个社会的伦理和秩序给了大家一种规则,这个规则是人制定的,也是一种虚构。

而现实≠真实。

所以,人类一直追求的完美爱情往往只能在虚构的文学、影视、游戏作品之中还原。" 故事是假的,但爱是真的。" 这也是我们对虚拟人物仍然抱有感情的原因,初音未来的演唱会门票卖得特别好,即便是圈内朋友众多的邱肃川老师,也一票难求。

大家之所以能够沉浸在数字虚拟世界,是因为想通过这件事情,重新塑造生活的意义,追求更多 " 真实存在 " 的人生体验。

人是追求意义的物种,AI 时代,人的消费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明早 9 点,复旦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混沌创新领教、混沌上海 AI 研究院院长邱肃川老师将带来《新技术、新媒介、新秩序——新消费时代的特征与逻辑》的课程分享:

本堂课将:

●   揭秘新消费时代的 4 大特征与发展逻辑

● 深度解构元宇宙、虚拟化身等新兴流量入口,预判新的商业机会

●   从更广义的社会、文化层面系统认知新消费的巨变

这堂课程是 " 混沌会员 " 的主题必修课之一," 混沌会员 ",每年 50 场主题必修课,已有 600+ 主题课。

收听全部主题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