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读“通报没提黄杨钿甜耳环真假”:调查刚开始、尚未完成,有必要公布结果
近期,演员黄杨钿甜佩戴230万元“天价耳环”事件引发热议。
5月22日,雅安市联合工作组发布关于网络反映黄杨钿甜“天价耳环”涉雅有关问题核查进展情况的通报,但通报未针对公众关心的“耳环真假”问题进行回应。这是为何?在后续调查中,官方还会回应耳环真假吗?5月24日,据现代快报报道,北京市高朋(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凯进行了解读。
“天价耳环”是这起事件的导火索,其真假、价值几何、来源是否合法,是公众关心的核心问题。那么,此次雅安市联合工作组的通报中为何没有提及“耳环真假”?
陈凯认为,在这起事件中,黄杨钿甜并非公职人员,对于其所佩戴的首饰,在有证据证明其来源有问题的情况下,要通过对她父亲担任公职期间是否存在违纪违规行为进行调查,看是否涉及到这个耳环,才能间接地对耳环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在5月22日雅安市联合工作组的通报中,工作组已经发现杨某在雅工作期间涉嫌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在参加公开招录公务员考试和工作期间涉嫌故意隐瞒违法生育二孩问题。监察机关对于杨某涉嫌违法违规的问题,已经进行了立案调查。
“这表明,此次调查才刚开始,尚未完成。这次通报是对正在调查中的案件的阶段性进展说明。”陈凯表示。
陈凯介绍,如果在后续的调查中发现耳环为正品,且与杨某有关的话,杨某需要对该巨额财产的来源进行说明,比如,是任职公务员期间获得的,还是在辞职后通过合法经营获得的。如果能够证明该耳环是通过合法收入获取的,这个财产就是受法律保护的。
在这起事件中,黄杨钿甜父亲杨某曾经的任职经历,让这件事情涉及了公职人员以及社会广泛关注的贪腐问题,公众对事件的知情权是核心诉求。调查结果的公开有助于回应社会质疑,避免谣言扩散,维护公共信用。“在这起涉及公共利益或公职人员的事件中,调查部门有必要公布后续的调查结果。”陈凯认为。
此前报道:
5月11日,黄杨钿甜在小红书上分享成人礼照片。照片中,黄杨钿甜佩戴的耳环被指认是奢侈品牌GRAFF经典系列,公价约230万元。
大量网友认为,2007年出生的黄杨钿甜,作为年轻演员,不应该有如此高的消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