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战对国际军事造成了复杂影响,还可能有连锁效应

(1) 巴军空战得胜的事实将使国际军工市场被严重冲击

首先,俄国和法国的战机信誉都被大大削弱。阵风战机的市场将受到冲击。

要知道这一次 5 月 7 日的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击落的六架印度战机中,有俄罗斯米格 20 和苏 30MK 两款各一架,让俄罗斯战机的国际信誉都受到消极影响。

法国制造的阵风一直被认为西方战斗机的佼佼者,尤其是考虑到它一直号称有先进的电子设备,还有大型三角翼,低空飞行能力强,又有源相控阵雷达,但这次印巴空战,印军的阵风战机竟然是在远程低空作战中失败。

其次,中国产歼 10 战机以及与它协同作战的红旗防空系统(雷达有突出表现)以及 03 预警机都可能在国际军工市场有好的声誉,其它中国产的武器的也会被人刮目相看。

再次,印度空军升级的压力和愿望可能很强烈,美国可能借机推销 F16 的最新升级版甚至 F35。

印度三军当中空军的经费占的最多,但是三军在经费分配方面的矛盾很大,这次空军吃了亏,高层在批评声中已经是焦头烂额。美国很可能积极推销,来想办法拉拢印度和在印度的军工市场排挤其他国家。

(2) 未来军事作战力量不成体系和军工体系不完整的国家,安全都成问题

体系化作战很必要,门槛也高,比如海军,没有卫星的国家的海军基本就是废品。

印巴空战的事实也表明,在体系化作战的背景下,单纯是先进战机,没有整个作战系统的系统配合,不一定管用。现在就算是俄罗斯因为乌克兰战争而受到西方的制裁,已经是大量进口中国芯片的状态,甚至俄罗斯的很多雷达天线部件都是由中国企业提供。

印军使用的米格 29M,垂直尾翼面积比苏 30MK 要小,是被印度改良过的型号,把原雷达换成多功能机械扫描雷达,可锁定多个目标,可以发射 R77 空空导弹,这种导弹由主动雷达制导。印度的俄式飞机都能用主动雷达制导的导弹。俄罗斯自用的米 29 战机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电子换装。印度用的苏 30MK 战机装备有无源相控阵雷达。但即使如此它们还是被击落。为什么?阵风的 " 米卡 " 导弹数据链居然和苏 30MKI 不兼容,变成了 " 睁眼瞎 "。打起仗来,印度的雷达、战机和预警机各打各的,无法有效协同作战。凑起来的军事体系不成体系,印度购买了很多国家的武器,但是难以协同作战,而巴基斯坦这次主要用中国生产的空战武器和防空武器,体系化程度强于对手,占了上风。

以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军火采购都要充分考虑体系化了,想东家买西家凑没意义了。当今世界国产军工自成体系的也就是中美俄三大国了,俄罗斯有首先退出的危险。欧洲军工业的分歧太多,各国都太小,整体上军工体系碎片化,也难实现体系化的自给自足。三大国之外的中间地带,特别是那些中等强国和地区大国,受俄乌战争,特别是印巴冲突的刺激,很可能是要升级自己军工需求,认真制定新的采购计划。各国发展自己军事力量的方式会有新的计划。

(3)台独势力和他们的外国后台要发抖

此次作战的明显事实是,印度战机即使在印控克什米尔上空飞行和发射武器,也被巴基斯坦空军反击。5 月 7 日这次印巴空战中,阵风战机尚未进入作战模式,就被击落。阵风战机台湾也有不少。中国制造的霹雳 15 空对空导弹擅长对付远程的预警机、先进截击机,而台湾海峡上空很窄,在大陆上空飞行的战机就可以发射霹雳 15 导弹,对从新竹和台中起飞的台军战机进行打击。台湾花莲机场还驻扎有美式的 F16 战机,就照这次巴军这次空战的打法,(昨天撰文仔细分析过战术,敬请翻页),台军 F16 战机刚刚越过中央山脉,就可能被霹雳 15 锁定,被击落很可能在他们出发到海峡上空之前就发生。

(3) 结论

总之,最近这些年中国军工发展的方向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