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前一颗半吨重的钛球击中地球!
资讯科技5月15日消息,据上海天文馆官方报道,北京时间本月10日14时24分,在印度洋安达曼岛以西560公里处的天空中传来了低沉的爆响。
只见一团巨大的火球划破天际,包裹着一块钛合金外壳的球状物体,最终坠落在印尼西面的印度洋外海。
那么这件物体究竟是什么?它的真实身份是半个世纪之前的苏联金星探测器——金星9A,后又得名为宇宙482 号(Kosmos 482)。
它原本计划奔赴太阳系另一个星球,却在太空中漂泊了53年,最终又回到地球,颇有“落叶归根”的宿命感。
据上海天文馆科普,1972年春,当时正值苏美两国冷战高峰,苏联虽然在载人登月方向上落后,但他们已经在另一颗星球探测上取得了突破,也就是金星。
从1961年到1984年期间,苏联发射了多艘金星探测器,其中有13艘成功进入金星大气层,10艘成功降落在表面。
然而,在这些辉煌记录的背后,也有着大量早期太阳系探测的失败案例,并非所有探测器都成功到达金星,其中就包含金星9A。
1972年,苏联计划发射一对姊妹探测器:金星8号和金星9A号。
与当时美苏许多行星探测计划类似,采用成对发射,即在紧随第一艘之后就发射第二艘飞行器。
在早期机载系统还不稳定,并且发射失败率很高的情况下,这样的双备份方案能有效提高探测项目的成功率。
当年3月27号,金星8号发射成功,7月22日成功进入金星大气层、通过姿态调整和降落伞减速于55分钟后软着陆至金星表面,成为历史上第二个成功登陆金星的探测器,但着陆后的通信数据只维持了11秒。
然而在3月31日发射的金星9A出现意外,推进器坠落地球,465公斤的登陆器被留在太空,成为了地球的一颗卫星。
而这次重返地球大气层的,正是这台原本为了在火星上执行任务而生的着陆器。
推测在高速坠落地球过程中,它的表面温度可能达1600℃,但外壳钛合金的熔点约为1700℃,因此虽然部分结构可能会变形和破裂,但它到最后一刻应该依然能保持主结构的基本完整。
类似9A的苏联金星探测器(复制品)图源:莫斯科航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