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未传出半点风声,中国防长突然出访,地点不一般!马克龙紧急行动
据国防部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中国国防部长董军应邀访问法国,与法防长勒科尔尼举行会谈,法方以主持欢迎仪式、陪同检阅仪仗队的高规格接待。这场事前零预热的访问,迅速成为观察中欧关系走向的重要窗口。
此次访问的特殊性首先体现在接待规格上。法方为董军举行的欢迎仪式包含三军仪仗队检阅环节,这种礼遇通常仅用于战略级盟友,足见法方对此次会谈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国防长时隔多年首次访问西方大国,且行程全程保密,直至会谈结束才由双方同步披露,与近年来国际外交场合常见的“预告式”安排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外界对会谈议题敏感度的猜测。
从公开信息看,两军关系深化是会谈的核心内容之一。事实上,中法军事互动近年已形成机制化趋势:2024年4月,法军太平洋海区负责人访华,与中国南部战区签署战区间合作对话机制框架文件;同年6月,双方举行防务战略磋商;2025年初,战区级指挥官通过视频通话协调海上安全问题。此次董军访法,正是对这些合作机制的进一步推进,外界普遍预期双方将签署新协议,推动两军在联合训练、军事技术交流等领域的务实合作。这种持续互动背后,是法国寻求战略自主的迫切需求——俄乌冲突暴露了欧洲在安全上对美国的依赖,作为欧盟核心成员,法国试图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军事对话,构建更具自主性的安全架构。
泽连斯基(资料图)
会谈另一焦点集中于俄乌冲突相关议题。当前俄乌冲突呈现短暂停火态势,乌方已释放愿在土耳其与俄方重启谈判的信号。欧洲对冲突结束后的安全秩序深感焦虑:若美国从欧洲抽身,如何保障自身安全成为核心议题。法国的设想是推动建立“欧洲军”,并在乌克兰部署维和部队,此前更有消息称欧洲曾考虑邀请中国参与维和,虽被中方明确否认,但法方仍希望借助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中立立场,为欧洲安全方案争取更多国际支持。中方在冲突中一贯主张公平促和,中法此次沟通,有助于减少双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认知偏差,避免欧亚两大力量因立场分歧产生误判。
印巴冲突中的“阵风”战机事件,虽未被官方消息直接提及,却成为此次会谈的隐性背景。近期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使用中国与巴联合研制的枭龙战机,被证实击落印度装备的法国“阵风”战机,这是该型战机的首次实战损失。消息传出后,法国达索航空公司股价一周内下跌近一成,凸显“阵风”战损对其国际军售声誉的冲击。作为印度最大的军火供应商之一,法国一方面需维护与印的军贸关系,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装备实战表现引发的客户信任危机。中国作为印巴共同邻国,在南亚局势中具备独特斡旋能力,法方虽未必在会谈中直接谈及此事,但如何通过加强对华合作对冲地区风险,显然是其关注的潜在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