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芯片,迎来“关键一天”

(一)中国芯片“两条腿走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昨日(5月19日),中国半导体行业迎来关键一天。

中国科技一天传来两个好消息,都跟芯片领域的突破有关:

第一个,是华为发布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自研“鸿蒙电脑”,据媒体报道,其配备的CPU或已实现自主可控。

第二个,是小米芯片。继15日向外界透露即将发布自研设计手机SoC芯片(系统级芯片)的消息之后,雷军于19日通过微博公布了更多细节——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制程。这是中国大陆首次成功实现3nm芯片设计突破,填补了先进芯片的设计空白。

这意味着什么?

突围——面对封锁,中国科技公司在芯片多个重要领域同时吹响破阵号角。

最近几年,加速自研、自立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共识,在行动上也做了诸多尝试,比如强化国产供应链,比如推动欧美原厂提供大陆本地化生产、服务,比如开展的“战略性囤积”,这些动作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封锁带来的影响。

造芯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拥有全世界最复杂的产业协同。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的目光被芯片制造所吸引,认为半导体的决战在于芯片制造是否能杀出重围。事实上,芯片设计与制造是最重要的两道工序,两者的重要性一样高,一些国际顶级的芯片公司,如苹果、高通、AMD,他们都不做制造、只做设计,并以此掌控行业重要话语权。

所以,小米的3nm芯片设计突破,意义重大,一举追平世界最先进芯片设计水准,中国芯片可以两条腿走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且芯片设计这条腿已率先迈上台阶。

对于华为、小米的突破,我们要点赞、要鼓掌。不过,更重要的,是要看清突破背后的“变化”——面对封锁这个难题,中国企业开始尝试用不同办法解答。这是好事,正如我们当年所说的:

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毕竟,芯片这件事,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