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躲过刑责,赔款协议撕开美国司法遮羞布
文︱陆弃
5月23日,美国司法部向得克萨斯州联邦法院提交了一份颠覆公众期待的文件,宣布与波音公司就两起737 MAX空难案件达成“不起诉协议”。尽管波音承认“共谋妨碍与误导美国联邦航空局”,但这家制造了346条无辜生命终结工具的航空巨头,依然得以逃脱刑事定罪、不出庭受审、不公开道歉。这一次,他们只需再次“买单”:支付11亿美元罚金和赔偿,就能换取一次制度赦免。
在2018年和2019年的两起惨烈空难中,印尼狮航与埃塞俄比亚航空的波音737 MAX客机相继坠毁,造成346人死亡。经过多年调查、舆论声讨、司法审查,波音被指控在这两起灾难发生前已知存在飞控系统(MCAS)设计缺陷,并涉嫌故意隐瞒问题、误导美国联邦航空局(FAA),以加快飞机认证流程和市场投放速度。简而言之:波音撒了谎,FAA被愚弄,全球公众为之陪葬。
如此沉重的罪行,在美国司法部的“不起诉协议”框架下,却被重新包装为“合理和解”“公众利益优先”的典范解决方案。司法部称:“这一协议避免了诉讼的不确定性,为受害家庭提供及时、实际的补偿。”乍一听,这是一份充满妥协智慧的安排,实则却是对法治尊严的严重玷污。
这不是第一次。早在2021年,波音就与司法部签署过一份为期三年的“延期起诉协议”(DPA),同样以认罚、赔偿和“承诺改进”的方式暂缓刑事指控。三年过去,波音交了罚款,却未兑现改进承诺。就在2024年1月7日协议即将到期前,阿拉斯加航空一架波音737 MAX 9机型发生“门塞掉落”事故,直接粉碎了其“合规进步”的最后遮羞布。几天后,司法部即认定波音违反协议条款,再次提起诉讼。
如今,面对接连不断的质量问题与管理崩坏,波音非但没有被推上审判席,反而再次通过协议谈判逃脱惩罚。346条人命,在11亿美元面前,再次被低价“平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