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话“收留哈佛学生”背后,港校竞争到底有多激烈?

特朗普一声令下,哈佛大学留学生恐变 " 非法移民 " 之际,香港名校第一时间喊话 " 收留哈佛学生 "。港校如此慷慨放大招的背后,唯有亲历了 2025 香港高校本科申请的当事人才清楚,其录取真相堪比 " 寒战 "" 无间道 ",难度对标牛剑藤。在这个 " 高分战场 ",不少手握英美顶尖院校 offer 的申请人遭遇港前三 " 全拒得 "。与此同时,港校招生说明不承认国际课程 " 脱产生 "。但另一方面,港大扩招内地高考生至 400 人,其他院校也放宽内地生限额 …… 种种现象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港校录取的诸多变数。
申请人数创历史新高,QS 排名攀升只是冰山一角近年来,港校申请,伴随着港校 QS 排名攀升的一路水涨船高。从 2025QS 世界大学排名来看,香港已有 5 所全球 TOP100 大学,TOP50 里,港校拿下 3 席。排名最高的港大从 2024 年的 26 名蹿升到 17 名,力压清华、复旦、交大。

另一方面,根据港大发布的 2024-25 学年招生数据,本科阶段,内地学生 3,677 人,在非本地本科生中占比 65.2%,也就是说,港大每 10 个非本地本科生里有 6.5 个是内地同学。而 4 年前,这个数字还是 2487 人,四年间涨幅达到了 48%。
入读人数疯涨的背后,作为分母的申请人数更是卷到天际。一个具象的案例是,北京某知名 AP 国际高中,英国 G5、加拿大 Top3、美国 TOP30 的录取信全班人手一个,但港大、港中文、港科大的申请却石沉大海。从第三方平台数据来看,港大 2025 年内地申请人数超 1.5 万人,而根据 JUPAS(香港大学联合招生办法)系统公布的最新数据,2025 年报考人数已经达到 42,916 人,创下近五年来最高历史纪录。
到底是谁让港校录取越来越难,堪比牛剑藤?港校的激烈竞争折射的正是当下火热内地赴港潮。此前,顶思在往期文章中分析过 " 双非港宝 " 和 " 高考移民 ",以及近两年 " 高才通、优才、专才 " 等各类计划的大爆发,这些形成了最终涌向香港的三股生源大潮。
回顾 2003 年前后,内地游客赴港自由行开通,赴港旅游人数迎来井喷," 赴港生子 "" 双非港宝 " 连年翻倍。根据特区政府统计数据,到 2013 年香港全面限制内地 " 双非 " 孕妇赴港生子,10 年间香港新增接近 20 万 " 双非港宝 "。

于是,在 20 年后的当下,伴随当年的 " 双非港宝 " 升学高峰,不仅是高校,香港各类基础教育学段的学校也回流了不少 " 双非港宝 "。此外,从人口趋势来看,未来十年持续拥挤的高考赛道,同样让 " 高考移民 " 还将在现实上演。而面对内地高考生,港校同样张开了热情的双臂。除了前文提到的港大计划在 2025/26 学年将 " 内地高考生 " 的录取名额增加至 400 人,今年 3 月,香港教育局宣布放宽 6 所自资院校(香港都会大学、香港树仁大学、香港恒生大学等)招收内地学生的限额,由原来的 10%~20%,分阶段提升至 40%。

三股生源大潮中,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同样助推港校的火热竞争。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底,香港各项输入人才计划共收到逾 32 万宗申请,近 20 万宗获批,超过 13 万名人才已经抵港,同时带来超过 12 万名家属,而这些受养人就是港校的精准生源。
除此之外,国际局势变化、多国出台留学新政、以及英美高校的学费高涨也让香港成为更多留学生的首选。而正是基于上述种种原因,香港高校从 " 极致性价比 " 变成了 " 高攀不起 "——
由于本科申请人数过多,港理工 4 月底宣布,主要申请截止日期 2 月 6 日之后提交的使用国际资格的内地学生的申请将不予考虑。
除了坑位有限,先到先得,部分港校也在明里暗里对国际课程 " 脱产生 " 关闭大门。尽管港校没有明文规定,但是从部分学校的招生说明中可以看到,国际课程 " 脱产生 " 的机会越来越少。比如港科大在 2025 年的本科招生宣讲会上明确表示:国际生需提交完整的三年国际课程成绩(如 A Level 需包含 AS+AL 阶段)。

在热衷港校的内地国际教育家长圈,一直流传着 IB>AL>AP 的不等式。港校申请,课程选择是 " 家长行动指南 " 的第一步!正如上文提到的开设 AP 课程的北京某知名国际高中的学生在港校申请中遭遇 " 滑铁卢 ",似乎 AP 课程在申请港校过程中竞争力稍逊。但其实,高度国际化的香港高校,广泛接受来自全球不同教育背景的学生申请。
顶思综合近两年港校放榜数据及录取案例,简单总结了几大主流国际课程以及国内课程在港校申请中的竞争力供参考:

确定课程之后,申请港校同样要在语言上下功夫。雅思 / 托福尽早考出高分(6.5-7.0,部分专业已经卷到了 7.0+),避免因语言短板错失机会。前段时间,香港大学就在官网悄然更新语言要求,调整雅思成绩的有效期规定,引发留学圈热议。根据其对授课型研究生项目(Taught Postgraduate Programmes)语言成绩的说明,语言成绩必须在入学前的两年内获得。调整了此前部分学院接受 3 年内获得成绩,或在补录阶段接受语言成绩晚提交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部分港校还在对 " 免语言申请 " " 补交语言成绩 " 等政策进行微调。
当然,从近年来的录取案例来说,除了课程标化和语言成绩,学生课外活动、社团表现、科研经历等也成为录取中的 " 隐藏门槛 "。做过的研究,参加过的项目,都是申请材料中展现个人与院校专业匹配度的重要因素,不一定要做最顶尖,但需要全方位展现学生学术和综合能力。
最后,激烈竞争下,港校招生政策也在不断更新。因此,需要时刻关注政策变化,也包括各学校申请时间轴。目前针对内地学生,港校采用统招与独立申请并行双通道。
统招方面,港中大、港城大等院校纳入内地高考统招,提前批录取不占其他批次志愿名额。独立申请通道方面,港大、港科大等 12 所院校需通过官网申请,此外,还可以关注一些特殊招生计划,如香港大学新增 " 多元卓越计划 ",为非传统学术背景的特长生提供额外机会。
结语眼下,美国特朗普政府以 " 政治化手段 " 突然切断哈佛大学国际生通道时,香港高校的闪电式回应 " 无条件接收转学生 "。不仅展现了其教育体系的开放与灵活,更折射出全球人才争夺战的白热化。港科大、港大等高校的 " 无缝衔接 " 政策,为国际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 " 安全网 "。而这对于申请港校的内地生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不过需始终清醒的是,留学决策的核心始终是个人学术规划与职业目标的匹配度。无论是选择港校的 " 快速通道 ",还是其他国际目的地,理性评估政策风险与院校资源才是关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顶思,作者: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