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船型,未来一片光明!
即期运价下滑,中小型集装箱船舶二手价与长期租金依然坚挺 —— 区域化供应链重塑为市场注入新动能
近期,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持续承压。根据宁波航运交易所发布的周报,截至2025年4月25日,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NCFI)报908.5点,较前一周下跌1.4%。其中,欧洲、地中海航线跌幅明显,亚洲至北美航线虽因控舱止跌回升,但整体即期市场仍受贸易战和经济不确定性拖累。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交易所(Baltic Exchange)公布的Freightos Baltic Global Container Index(FBX)数据显示,全球即期平均运价已降至2047美元/FEU,较2024年末下跌近46.7%。
然而,在这一片价格下行的背景下,中小型集装箱船舶(二手市场与期租市场)却展现出惊人的坚挺和韧性,背后离不开全球供应链区域化重塑所带来的结构性支撑。
中小型船舶:交易活跃,资产坚挺
多家经纪公司透露Contships,全球最大900-1500TEU集装箱船船东,近日以850万美元出售了2008年建造的1,118TEU船“Contship Win”。这艘船八年前购入时价格仅约500万美元,体现了当前市场对优质小型船舶持续旺盛的需求。
同期,3400TEU的传统巴拿马型船“Burgundy”轮以接近2950万美元的高价成交,并迅速被嘉华航运(Kawah Shipping)以约30,000美元/天的高价租入,租期两年。二手成交价和长期租金双双坚挺,印证了中型船舶的市场热度。
新船订单也不断
2025年4月,中小型集装箱船舶的新造订单再度活跃,显示出在区域航线需求持续扩张、政策预期回调的背景下,船东对该船型的长期看好与坚定投入。
4月28日,希腊船王Evangelos Marinakis旗下Capital Maritime在HD韩国造船海洋(HD KSOE)下单18艘箱船,其中8艘为2800TEU船、6艘为1800TEU船。这批订单由HD现代尾浦建造,采用环保设计,预计2028年前交付。
4月29日,香港航运物流企业海丰国际宣布行使期权,在黄海造船新建2艘1800TEU集装箱船,合计造价5796万美元。加上此前已宣布生效的4艘期权船舶,该批订单总数已达10艘,表明海丰国际正持续扩充中小型船队,以加强其在亚洲区域航线上的布局。
4月30日,宁波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批准投资不超过14亿元人民币建造4艘2700TEU集装箱船,预计通过招投标方式择优确定船厂。这是宁波远洋近年来在集装箱船领域的重要扩张动作之一,旨在提升区域航线运力与服务能力。
根据行业机构统计,仅在4月17日至30日两周内,全球船东共向中国和韩国船厂下单50艘新造箱船,其中3500TEU以下的中小型船舶就占据超过一半。这些订单不仅集中于区域班轮公司,也涵盖如Capital Maritime等传统以油轮为主的船东,显示该船型已成为投资热点。
新一轮订单热潮的出现,正是在美国《301调查》政策实施细节公布后市场预期修复的背景下发生的。这不仅反映出全球船东对区域化运输格局的高度认同,也再次验证中小型船舶在新贸易格局下的长期价值。
长期租金维持高位,头部航运公司积极锁定
即便在即期市场承压时,长期租金价格依旧保持高位。MB Shipbrokers数据显示,900-1200TEU、1700TEU、2500TEU、2700TEU等主流中小型船型的12个月租金报价均维持稳定,且明显高于2024年均值。
例如,法国航运巨头CMA CGM近期以31,500美元/天的价格续租Ernst Russ旗下3091TEU的“Lodur”号,几乎是去年租金水平的两倍。这显示出主流航运公司对区域型、中型运力的战略重视。
区域市场与新兴市场,成为增长新引擎
华泰证券在其深度报告《全球航运:产业重塑,航路新启》中指出,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地缘冲突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加速了供应链区域化和本地化。区域内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流通增加,提升了近洋、区域航线的货量需求,为中小型集装箱船提供了稳定增长潜力。
具体而言,亚洲内部贸易、东南亚区域整合,以及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新兴市场崛起,使得原以远洋航线为主导的格局正在逐步被区域航线增长取代。统计数据显示,2001-2023年期间,全球区域市场航线货量年复合增速5.8%,高于远洋航线的3.6%;区域航线货量占全球比重已从61.1%上升到71.2%,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升至71.7%。
中小型船舶供给有限,未来稀缺性持续
在新造船市场上,71%的新增订单集中在超大型船舶(12000TEU以上),中小型集装箱船舶(100-7999TEU)新增供给占比仅29%,且未来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华泰证券】。特别是3000TEU以下船型,新船建造占比极低,但区域市场对这类船型的需求不断上升。
华泰证券预计,2024-2026年中小型船舶年均供给增长分别为7.6%、1.6%、0.9%,而同期区域市场货量增长可达3�.5%。供需结构趋紧,使得中小型船舶的资产价值和租金水平有望长期维持高位。
尽管即期市场受压,但中小型集装箱船舶凭借供应链区域化带来的结构性需求增长、二手船舶稀缺、长期租金强劲等多重支撑,展现出极强的韧性和稳定性。正如Clarksons Securities所指出的,“即使市场出现下行,中小型集装箱船东仍具备优异的抵御风险能力”。
在全球贸易区域化、供应链重塑的大背景下,中小型船舶及专注区域市场的航运公司,无疑正迎来新一轮发展的黄金周期。
【投稿】【提供线索】【转载】请后台留言或电邮投稿,主题格式为【投稿】 文章标题,发送至media@xindemarine.com邮箱。
联系主编:陈洋1599851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