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25年书写蓝天匠心

  新华社沈阳4月30日电(记者丁非白、洪可润)“飞行无小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是董景明常挂在嘴边的话。25年翱翔蓝天,22000多小时总飞行时间零差错的纪录背后,是董景明对规章、对手册的绝对敬畏与对技术的极致追求。

  董景明是南方航空公司北方分公司飞行部副经理、A320机型机长、教员、飞行检查员,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他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从董景明参加工作那天开始,同样是飞行员的父亲就对他说:“保证安全是飞行员的使命,技术好很重要,但是作风严谨更是保证安全的关键,按规章操作,按手册飞行,任何时候都要牢记。”

  董景明在进行飞行前检查。新华社发

  董景明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在同批飞行员中,他第一个成为机长,当时也创下南航北方分公司最年轻机长的纪录;他还是公司新飞机、新航线首飞任务的“指定”机长……

  在日常飞行中,董景明始终践行“手册飞行员”准则:飞行前准备落实每一个潜在威胁的精细管理;飞行中严格执行每一个程序、动作;飞行后回顾雕琢每一个技术细节。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严谨,当年他成为分公司最年轻的机长。

  在机长生涯中,董景明曾多次承担新机场首飞、重要旅客保障等重大任务。

  2017年,董景明赴德国执行南航首批空客A320NEO接机任务。试飞中,面对新型发动机,他敏锐察觉发动机存在细微异常,凭借多年经验判断可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坚决拒绝接收。董景明说:“这是价值4亿元的飞机,出现问题损失的是国家的财产。”

  通过随后的检查,确认飞机发动机确实存在问题。董景明带领团队与空客技术团队展开半月谈判,最终推动问题解决。他用专业守护了国家财产。

  “一名优秀的飞行员,既要飞得稳,更要带得好。”作为飞行教员和飞行检查员,董景明将技术传承视为使命。董景明常说飞行员的成长分为三个层面:“‘术’‘道’‘魂’。‘术’即是飞行的技术;‘道’是飞行的理念、理解;‘魂’是正确的飞行价值观。”他在教学中,正是以此培养、引导飞行员去成长。

  飞行员石磊至今记得转机长航线考核前的那次讲评,董景明指出他程序执行虽规范,但缺乏对安全逻辑的深层理解。“董教员举例说,紧急情况下程序的轻重缓急排序,本质是对风险优先级的动态判断,这番话让我豁然开朗。”如今石磊已成为独当一面的机长。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董景明敏锐意识到传统训练模式的局限。针对新机型、新理念迭代加速的挑战,他推动建立“项目 人才”培养机制。2023年,他牵头推进训练体系项目制,整合理论培训、模拟器训练、航线带飞和前置训练等各类训练环节、训练资源,推进全新的航线教员带飞激励机制和量化评估维度,大大提升了训练质量和训练进度。

  从青涩学员到全国劳模,董景明用25年诠释了“工匠精神”的三重境界:技术上追求极致的“匠”、传承中甘为人梯的“师”、创新中敢为人先的“拓荒者”。正如董景明常说的:“飞行员的荣耀不在云端,而在每一次安全起降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