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规模1.2万亿元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披露 4 月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数据。

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中国人民银行(以下或称央行)于 2025 年 4 月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 12000 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其中,3 个月(91 天)期操作规模为 7000 亿元,6 个月(182 天)期操作规模为 5000 亿元。

浙商证券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廖博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指出," 五一 " 假期,资金面临一定的跨节压力,对市场流动性形成一定扰动。因此,无论是 4 月放量 MLF(中期借贷便利)净投放,还是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或指向对冲后续债券集中在二三季度发行对流动性的压力。

有利于流动性合理充裕

廖博指出,4 月的买断式逆回购是在央行每日根据一级交易商需求开展 7 天期逆回购操作的基础上,额外投放的资金,有利于保持短、中、长各期限流动性合理充裕,体现央行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的立场。

廖博说,4 月买断式逆回购到期规模较大,共有 1.2 万亿元的 3 个月期以及 5000 亿元的 6 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而当月 MLF 加大投放规模也可能是为了配合对冲买断式逆回购的到期。向后看,政府债券供给高峰即将到来,当下超长期特别国债和注资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已经公布,且第一批特别国债的发行在 4 月 24 日已经落地,预计 5 月政府债供给压力或加大。

从技术角度看,廖博指出,央行买断式逆回购是指央行购买一级交易商的债券,并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将债券卖回给一级交易商,是中央银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增加基础货币供应的一种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买断式逆回购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的方式。根据这一机制,参与机构在投标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利率投标,最终中标利率就是自己的投标利率。也就是说,每家机构可能有多笔中标,中标利率各不相同,整个操作也没有统一的中标利率。采用这一机制可以更真实地反映机构对资金的需求程度,有效减少机构在利率招标时的 " 搭便车 " 行为。同时,没有增加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中标利率,强化了 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利率的作用。

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

廖博提示,需要关注的是,央行买断式逆回购的会计处理与市场现有买断式回购交易一致,央行资产方增记对一级交易商债权,而不是债券资产。这一点与 7 天期逆回购以及 MLF 相同,反映了买断式逆回购本质上仍是资金业务。同时,买断式回购存续期间债券押品的利息将返还一级交易商,避免了票息高低对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定价的影响。

从实践看,廖博说,自 2024 年 10 月央行启用买断式逆回购以来,买断式逆回购余额逐步增加,减轻了 MLF 投放中长期流动性的压力,MLF 余额从峰值的 7.3 万亿元逐步降至约 4 万亿元。据他判断,启用买断式逆回购可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丰富基础货币投放工具,填补 7 天期逆回购和 1 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之间的期限空白。另一方面,买断式逆回购常态化操作可对市场形成示范作用,推动更多市场参与者熟悉并运用这一交易方式。

廖博重点提示,预计降准的核心驱动因素是配合财政政策发力,但央行也会综合考虑买断式逆回购和 MLF 到期量与投放量而决定;降息方面,仍然提示需关注 DR007(银行间存款类金融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 7 天期回购利率)与 7 天逆回购操作利率走势,若市场利率持续低于政策利率,则降息窗口打开。全年看,预计 2025 年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形成政策合力,预计全年降准幅度约 100BP(基点),降息约 30BP。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