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定西法院:做实知识产权“四保护”

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志锋 通讯员 黄莉

近年来,甘肃省定西市两级法院始终秉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向前延伸司法职能,深入践行“如我在诉”的意识,不断推进审判理念现代化,努力开创新时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新局面,以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支撑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坚持多样宣传,实现知识产权“早保护”

定西两级法院以“世界知识产权日”“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等重要时机为契机,主动向前延伸司法职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活动。走进企业,宣讲知识产权知识,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遇到的问题、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对策建议,为重点企业发放“法官联系卡”,精准服务助力企业创新;走入学校,以知识产权生活案例及互动问答形式,帮助学生开启创新创意的思想之门;走上街头,向群众发放知识产权宣传资料,面对面释法答疑,结合当地“宽粉节”等活动,推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理念,全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积极落实知识产权案件裁判文书上网,对典型案例采用网络直播形式公开审理,为公众查阅文书、研究法律问题提供便利。利用法院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发布典型案例、举办知识产权微课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延伸知识产权保护宣传的范围,厚植知识产权文化理念,营造尊重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实现知识产权“早保护”,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良好沃土。

坚持多措并举,打造知识产权“快保护”

知识产权之争就是市场之争。定西两级法院深入践行“如我在诉”,积极探索“快审快结、调解优先”的工作方式。在立案阶段,设立专门窗口简化立案材料,全面推行网上立案。在审理阶段,完善庭前会议制度,通过庭前会议固定争议焦点、交换证据,缩短庭审时间;推广要素式审判,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案件,采用要素式审判方式,简化庭审程序;推广在线庭审,对符合条件的案件,采用在线庭审方式,方便当事人参与诉讼。加大调解力度,快速化解纠纷,办理的海口龙华某商行诉安定区8家蛋糕店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针对案件的共同特点,集中对8家蛋糕店同时送达同时释法同时调解,8家蛋糕店当场删除侵权作品,当场和解并支付赔偿款,海口龙华某商行申请撤诉,仅用10天时间全部结案,近三年知识产权一审案件调撤率均在96%以上。通过理念的更新与机制的创新,实现知识产权“快保护”,确保创新成果能够及时获得法律的保障,激发创新活力,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坚持守正创新,落实知识产权“严保护”

定西两级法院坚持有力保护的司法理念,让“真创新”受到“真保护”,“高质量”受到“严保护”。加大对合理开支的支持力度,全面支持权利人为制止侵权支出的合理费用,对于与案件标的、案情复杂程度、生活常识等相称的合理开支,依法计入赔偿总额。在“婷曼逸”商标被侵权案中,原告虽无直接证据证实维权具体费用,但实际进行了调查取证及公证,安定区法院结合案情对其必要性、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综合确定了合理开支并计入赔偿总额。推进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打击故意侵权行为。2024年6月,定西中院牵头召开全市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座谈会,探索惩罚性赔偿基数的计算方法,细化适用条件,并制定了全市法院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参考意见。充分发挥刑罚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威慑预防功能,依法从严惩治侵权假冒。2022年审结涉及销售假“茅台”“五粮液”的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案件1件,2023年审结涉及使用“雀巢”的假冒注册商标罪案件1件。上述案件为定西两级法院“严”保护知识产权的缩影,体现了以严格保护激励创新创造,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坚持协同联动,推进知识产权“大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定西法院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不断加强与行政机关、高校建立信息共享业务交流、联席会议制度。在2024年“知识产权宣传周”,定西中院邀请省知识产权中心专家为企业家进行专利申请专题培训,邀请西北民族大学知产教授为知产法官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定西中院知识产权庭庭长黄莉被西北民族大学聘请为法律硕士研究生实务导师。定西中院、安定区法院与甘肃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署《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案件诉调对接机制,促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常态化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联席会议,促进行政执法标准与司法裁判标准有机协调,不断探索形成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合力。定西法院始终秉持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协调保护的司法理念,推行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专业审判机制,以更加专业的案件审理推进知识产权“大保护”,切实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