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人当场死亡,巴铁火速喊话中国,要不要帮?外交部做出重要表态

据新京报报道,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对印度游客的枪击事件,造成严重伤亡。印方指责巴方支持“跨境恐怖主义”。连日来,两国在克什米尔持续交火,并已相互关闭领空。印度总理莫迪已授予军方回应袭击事件的“完全行动自由”。巴基斯坦铁道部长甚至一度警告,巴基斯坦的130枚核弹“不是摆设”。事发后,印度政府决定立即暂停向巴基斯坦公民发放签证,巴方则暂停与印度的所有贸易往来,双方先后相互关闭领空。印方还暂停履行《印度河水域条约》,以切断巴方水源。

在印度一系列举措中,“断水”行为最为引人注目。印度河对巴基斯坦至关重要,它为巴基斯坦提供了80%的供水,支撑着该国23%的农业用水需求和近68%的农村生计,农业产值占巴基斯坦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对就业贡献率达37.4%。《印度河水域条约》于1960年由世界银行协调签署,规定印度使用东部三条河流水源,巴基斯坦获得西部三条河流主要使用权,且设有纠纷解决机制,任何一方无权单方面终止协议,印度此举明显违约。

军队警戒(资料图)

那么,印度为何能切断巴基斯坦的水源?我们先来看一张图。在我国西藏,有两条大河流入印度。一条向东,在我国境内称雅鲁藏布江。一条向西,在我国境内称狮泉河。经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进入印度,改称印度河,后印度河流经巴控克什米尔,最后进入巴基斯坦,一路向南汇入阿拉伯海。印度河虽以印度冠名,但百分之八十在巴基斯坦境内,这条印度河对巴基斯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印度河滋养了巴基斯坦的1400万公顷耕地,供养了巴基斯坦上亿人口。

但这种利用“水资源作为武器”的行为,其实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很快,5月7日,印军在军事方面的报复便接踵而至。根据巴基斯坦军方的有关通报,5月7号的凌晨,印军突然对巴基斯坦的至少五个城镇发动了导弹袭击,巨大的爆炸声和熊熊火光下,巴方民众损失惨重,数名平民和儿童在印军导弹的袭击下丧生,继断水这一严重违反人道主义的行为之后,印军再次酿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对此,巴方自然不可能惯着,很快就“不惜一切代价地展开了报复”。

军队(资料图)

实际上,造成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袭击事件频繁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莫迪政府咎由自取的结果。要知道,处于印巴两国中间地带的克什米尔地区,本身就是英国殖民统治者给两国留下的一个“火药桶”,也是印巴两国长期冲突的主要诱因。而印度在数年前为达到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占为己有的目的,不顾巴基斯坦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单方面撤销该地区的自治权,并出动军警镇压当地民众的反抗,强行接管该地区的管辖权,从而为该地区发生更频繁袭击事件埋下伏笔

目前,多个迹象表明,巴基斯坦高层多次强调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是为了利用“相互摧毁”能力来震慑印度。这种战略威慑或许是两国没有爆发大规模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持久的威慑效果到底能维持多久仍是未知数。现实中,拖延越久,变量越多,因此外部调停的介入显得尤其必要。在这关键时刻,巴基斯坦高层两次喊话中国。

军队(资料图)

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俄新社记者提问,此前,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赫瓦贾·阿西夫在接受俄新社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和中国可以参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恐怖袭击事件的国际调查。请问中方是否有计划参与此次恐怖袭击事件的调查?对此,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欢迎一切有利于当前局势降温的举措,支持尽快开展公正调查。作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共同邻国,中方希望印巴双方保持克制、相向而行,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有关分歧,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