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本市将安排千余场演练活动
今天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在此期间,北京市、区两级将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演练、主题宣传培训活动1000余场次。
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市应急安全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闫巍介绍,5月12日当天,北京市防灾减灾救灾办公室将联合市级相关部门,在大兴区北京荟聚商场为市民打造一场集警示教育、技能实训、科技互动于一体的防灾减灾科普活动。
从5月12日起,将在北京科学中心举办应急安全大课堂,邀请消防、燃气、森防、防汛、地质灾害、地震等领域专家,面向中小学生、社区群众开展面对面交流,活动连续7天。同时,北京将动员全市56家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全市16个区和经开区将在辖区中小学校、养老机构、社区、商场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及演练活动。
闫巍在发布会上还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进行了解读。《实施意见》围绕基层应急管理职责任务,明确了5个方面、18项内容,围绕提升基层应急管理的组织指挥、风险防范、联动实战、指挥处置和综合支撑等5种能力制定相关措施,加速推动实现本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在夯实基层安全防控基础,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方面,《实施意见》明确,鼓励群众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报告身边风险隐患。市区两级要加强对基层隐患排查治理的业务和技术指导,持续优化“企安安”安全生产和隐患治理信息系统对全市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支撑保障功能。持续开展“两个以上独立逃生通道”治理,强化严禁违规边营业边施工、严禁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等硬措施。市区两级将应急管理内容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培训课程。
在培育基层多元应急力量,提升联动实战能力方面,《实施意见》提出,构建“综合 专业 社会”的基层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乡镇(街道)要摸清本地区应急救援力量底数,依托各类专业救援力量、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医务人员等,加强专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建强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将其纳入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规范各类应急志愿服务组织,打造应急志愿服务品牌。加强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森林消防队伍实战化训练体系建设,探索建立联勤联动机制。
在优化基层应急响应机制,提升指挥处置能力方面,《实施意见》提出,推动巨灾场景自适自转。聚焦洪灾、地震等易发生大面积“断水、断电、断路、断通信”等场景,由各区指导乡镇(街道)以村(社区)为单元,掌握独居老人、失能人员等重点人群动态情况,落实“七包七落实”避险措施;鼓励储备至少三天可自给自足的食品、药品等,完善居民自救互救和邻里相助机制,推动前置专业力量和应急物资装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