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让境外职工快速成长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曹颖

晨雾尚未散尽,在刚果(金)炽热的阳光下,姆韦内迪图—卡尼亚马现代化公路道路蜿蜒伸向远方。中铁六局刚果(金)道路建设2标段项目财务部副部长苏奇,心中满是骄傲和自豪,这条凝聚着中刚友谊的现代化公路,不仅改变了当地交通面貌,更见证了他从国内项目见习生蜕变为国际工程骨干的重要历程。

苏奇的成长故事是中铁六局建立国内外员工轮岗交流机制,助力境外职工快速成长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中铁六局建立了国内外员工轮岗交流机制,不断完善境外员工薪酬、休息休假管理体系,积极打通人员交流通道,助力境外职工快速成长,为海内外业务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在温暖中消融疑虑

2025年1月,苏奇登上了前往刚果(金)的飞机。“当时,我内心确实有过犹豫,语言不通、疾病风险、文化差异加上对个人成长的担心,上了飞机心都是悬着的。”苏奇回忆起出发前的场景。

可当他和同事站在这条全长10.7公里、宽9米,还夹杂着土块碎石的连接刚果(金)重要城市与村落的主力道路上时,中铁六局建设者“开路先锋”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抵达项目部的第一晚,看着整齐干净的办公室、设施齐全的宿舍、药品充足的医疗站和温暖互助的同事、热情好客的当地居民,让他悬着的心落了地。

“连疟疾等常用预防药都按疗程分装好了,驻地也可以上网,生活保障一点不用担心。”苏奇在给家人的视频里展示着项目驻地的每个区域。

当地生活条件艰难,在非洲国家高标准施工的前期工作举步维艰。早在2023年9月,为了保障海外项目施工质量顺利推进,中铁六局聘选了在国内外项目均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刘可,作为刚果(金)项目筹备组组员,带领筹备组人员到达刚果(金)首都金沙萨,筹备姆韦内迪图一期道路项目施工。

“当地没有通电,土路尘土飞扬,老百姓住的全是茅草屋,吃的都是木薯做的芙芙。我在海外工程岗位工作过8年,适应海外环境很快,更知道搭建一个舒适温暖的项目部的重要性,那是我们海外员工的家。”在刘可和中铁六局建设者们共同努力下,蓝白相间的项目驻地让他们回到了熟悉的环境。

项目驻地生活保障设施齐全,驻地围墙上也安装了先进的安保设施,专业的安保人员24小时不间断巡逻,确保每一位员工的人身安全,刘可的心里踏实了,苏奇和后来的建设者们干劲更足了。

在扬帆出海中闪耀荣光

“海外奋战12年,正赶上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大潮,能将自己的工作足迹深深地留在越南轻轨项目,能为‘一带一路’贡献力量,这辈子都觉得光荣。”每次谈到海外的成长经历,曾任中铁六局越南轻轨项目部项目经理的杜彬都觉得自己特别幸运。

2012年刚到越南时,他面对的是语言不通、标准差异的双重挑战:“第一次和越南审价单位沟通设备预算,只能靠翻译软件加手势比画。”但中铁六局迅速组建的跨文化培训团队改变了这一切——每周三次的越语课程、中越技术标准对照表、当地民俗文化讲座,让杜彬和同事们迅速融入他乡,工作和生活上的困扰很快消散。在中铁六局全力保障和海外环境的加速孵化下,项目员工迅速融入环境、适应语言,快速成长为骨干力量。

在杜彬身后的橱窗里,静静摆放着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交通部颁发的“为越南交通事业发展特殊贡献奖”。远赴海外12年,杜彬也已经从一名年轻的工程建设者转变为一位丈夫、两个孩子父亲,工作、生活、家庭相互交织,借助员工轮岗交流机制,杜彬主动申请回国,经中铁六局积极协调,杜彬到中铁六局丰桥公司任职,继续在新的岗位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历练中按下发展“加速器”

在中铁六局人才库中,海外项目经历人员的比例逐年攀升,也有多名海外项目骨干回国后获得职级提升。晋壮作为这一政策的受益者,从越南轻轨的总经济师成长为国际事业部生产监管科科长,他总结出海外经历的三大优势,“跨文化沟通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国际标准执行能力,这是国内同行难以比拟的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海外经历塑造了我们的全球视野。”在越南前进轮胎厂三期项目现场,王冬冬正带领工程部技术人员按照工序卡控要点检查施工方案交底的执行与安全质量情况,他的办公电脑里存着上百份中越技术标准对比表。

“越南项目教会我用国际视野解决问题,海外项目的复杂环境倒逼着每一个人去突破技术瓶颈。”在越南项目的工作让他有感而发,“在越南,我们要同时满足中国规范和越南标准,这种双重考验让我的技术方案更加严谨。”

同时,他还担任着风电叶片厂筹备组总工程师,王冬冬指着电脑里的越南风电叶片厂项目规划图,“我们现在考虑的不仅是施工技术,还有当地资源结构、环保政策、劳工法规、城市规划,这种系统性思维才是未来工程人的核心竞争力。”

相对国内近饱和的交通建设市场和成熟的施工技术,海外市场如同徐徐铺展的空白卷轴等待他们大展抱负,挥洒才华。“在信息技术比较落后的国别开展财务工作是一大挑战,每一个系统都意味着适应和再造,但也是难能可贵的个人成长的机遇。”面对困境,苏奇和攻坚团队一起,查阅大量文献、与国内专家视频会商,主导制定了一套适应施工国别又服从企业财务规章制度的业务流程和项目财务管理规范,为后续项目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历练中,独立处理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跨文化团队的协助能力、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积累,苏奇快速成长为财务主管,实现了全方位的成长。

“选择海外项目不是职业发展的‘暂停键’,而是加速成长的‘快进键’。海外经历让我的职业发展有了更多可能,海外工作带来的成长机遇和人生视野,成为我职业生涯最宝贵的财富。” 苏奇说。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