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俄乌大结局要来?中俄提前对表,双方达成多项共识,释放信号强烈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领导人结束对俄罗斯国事访问之际,塔斯社披露俄乌双方就30天停火达成初步共识。地缘政治格局正在经历微妙转折。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署的二十余份合作文件中,《中俄战略稳定联合声明》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这份文件明确提到核大国对全球安全负有特殊责任,强调通过对话而非对抗解决争端。值得玩味的是,在俄乌冲突进入关键阶段时,中俄领导人特别提及"反对滥用单边制裁",这被观察家视为对西方经济施压的正面回应。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资料图
双方军事领域的合作数据值得深究。根据联合声明附件披露的信息,2023年1-4月中俄联合巡航次数同比增加30%,联合演习科目覆盖网络战、无人机集群作战等新型领域。俄国防部网站显示,两国军工企业正在推进三个重大项目联合研发,涉及高超声速武器防御系统。
普京在闭门会谈中透露的细节显示,中俄边境贸易结算本币占比已达82%,较三年前提升25个百分点。这个数字背后是两国建立的独立金融信息交换系统,目前已处理超过1.2万笔跨境交易。莫斯科交易所数据显示,人民币日均交易量在访问期间突破650亿卢布,创历史新高。
停火协议的推进节奏暗含玄机。俄方提出的30天休战窗口期与中俄联合声明中"战略稳定"章节形成呼应。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透露的停火准备时间表,恰好与中俄领导人会晤周期重叠。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三次强调"任何停火协议必须尊重乌克兰主权"。
能源合作领域爆出重磅消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确认,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设计运力提升至500亿立方米/年,这个数字相当于欧盟2022年从俄进口总量的60%。配套的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已吸引中方企业注资120亿美元,建成后将形成覆盖东亚的能源输送网络。
军事分析人士注意到,中俄联合巡航轨迹出现新变化。5月8日的空中联合巡逻首次涵盖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西太平洋三片海域,苏-35与轰-6K混编机群完成长达14小时的战备值班。卫星图像显示,位于勘察加半岛的俄军基地正在扩建能容纳大型运输机的停机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