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熙生物怒“怼”券商研报 事起玻尿酸、重组胶原蛋白之争

对玻尿酸(透明质酸)、重组胶原蛋白两种流行医美原料的比较,引发了医美巨头华熙生物 ( 688363 ) 对多家券商研报的公开 " 声讨 "。

深夜发文 " 声讨 "

5 月 17 日晚 23 时许,华熙生物官方微信号发文《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将矛头指向多家券商研报,相关研报提出胶原蛋白在皮肤修复、抗衰老和副作用等方面强于玻尿酸。

华熙生物在微信文章中表示,2022 年开始,随着资本市场不断追求新的公司题材,重组胶原蛋白概念被看似幸运地选中了。为了营造比透明质酸产业更大的预期,围绕某重组胶原企业的研报中,出现了大量直接针对中国透明质酸产业的所谓 " 对比研究 "。

包括华泰证券、安信证券等多家券商研报被华熙生物节选发在了上述文章中。华熙生物文章称,这些误导性 " 结论 " 伴随着随后兴起的 " 玻尿酸过时论 " 被媒体和自媒体红人广泛传播,形成了资本市场与消费市场的舆论共振,伤害了经几代人努力的、一个中国优势产业的市场转化基础。

华熙生物表示,透明质酸这一成分及相关产业在近几年资本市场的概念切换中遭遇了谎言与践踏,被描述为 " 过时 "" 不如某物质安全 "" 不如某物质更具生物活性 "" 不如某物质具备市场价值 " ……这些抹黑与受操控的自媒体及网络上的虚假消费者评论形成共振,严重误导了市场,破坏着一批中国企业多年建立起的全球产业优势。

华熙生物官微文章还用较大篇幅引用了科学界相关研究,论证了 " 透明质酸在衰老研究与衰老干预中的关键地位 ",并解析了 " 华熙生物为什么在透明质酸和糖生物学领域有绝对的领先地位?"

在文章结尾部分,华熙生物称,透明质酸的产业化之路,是中国生物科技实力的缩影。在合成生物学引领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浪潮中,华熙生物通过透明质酸、糖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的深度融合,突破了传统制造的壁垒,形成了短期难以复制的系统优势。

舆论之争背后  

华熙生物发文驳斥券商研报的背后,也有着一条医美行业龙头公司业绩起伏的暗线。华熙生物官微文章中提及的券商研报,有部分聚焦港股上市公司巨子生物(02367.HK),主打透明质酸的华熙生物,和主打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巨子生物,近年来在资本市场也遭遇不同境遇。

2022 年上市的巨子生物,超八成收入来自以重组胶原蛋白为基础的护肤品。2023 年,公司实现营收 35.24 亿元,同比增长 49.05%;实现净利 14.52 亿元,同比增加 44.88%。2024 年,公司营收 55.39 亿元,同比增长 57.17%;净利润达 20.62 亿元,同比增长 42.06%。毛利率高达 82.09%。

反观华熙生物,在 2022 年业绩达到高点后,营收和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2023 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4.45%、38.97%。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3.71 亿元,同比下降 11.61%;归母净利润为 1.74 亿元,同比下降 70.59%。

业绩的 " 此消彼长 " 也反映在两家行业龙头公司的市值上,2021 年华熙生物市值最高曾超过 1400 亿元,截至 2025 年 5 月 19 日,华熙生物总市值已降至 243 亿元,巨子生物后来者居上,总市值达到约 892 亿元,而两家医美公司未来的走向,仍有待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