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华裔二代中国创业记:一片树叶的无限可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 记者 贾晓静)树叶在凋谢和腐烂后,除了回归水体循环,是不是还有别的可能?出生于泰国的华裔二代黄梦,为这些大自然的“有机废物”找到了新的出路——提前转化、变成可利用的环保皮革材料。如今,这些“树叶皮革”产品已经被出口至德国、美国等多个国家。
黄梦希望带着这些树叶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她说:“目前我们在国内外都有了专利,未来我们希望以中国为研发和制造基地,让产品服务本土市场的同时,持续开拓‘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乃至全球市场。”
黄梦的环保梦种子是母亲种下的。早在2004年,彼时环保理念尚未成为全球主流议题,黄梦的母亲在曼谷创立(泰国)尔丝邦德有限公司,尝试将荷叶等农业废弃物转化为可降解的“树叶皮革”材料。
黄梦在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留影。受访者供图
经过十余年的技术打磨,一套天然植物涂层工艺被成功研发出来,荷叶可以在保留自然纹理的同时具备防水、防腐特性。如今,这些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绿色包装、家居装饰和可持续时尚领域。
2017年,黄梦来到中国留学。受母亲影响,在四川大学求学期间,黄梦投身环保材料研究,拓展“树叶皮革”的原料来源。她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由芭蕉叶、水稻叶、香根草等24种植物叶片制成的生物皮革,探索出传统植物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新路径。
黄梦参与“树叶皮革”产品的制作。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种天然生物材料,树叶在自然状态下容易随时间发生变化,例如变色、变脆,甚至在高湿环境中滋生孢子。为此,在早期研发阶段,黄梦带领团队回到泰国,针对热带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对“树叶皮革”的保存性与耐候性进行了长期测试与技术优化。
“我们开发的技术,不仅保留了树叶原有的天然纹理,也能有效防止发霉和变形,从而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黄梦介绍说,以德国为例,当地冬季气温常常低于0℃,实际使用反馈表明,团队研发出来的“树叶皮革”材料在寒冷环境下依然性能稳定,能满足国际市场对气候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的严格标准。
在大学本科学习期间,黄梦团队的创新成果获得了泰王国驻成都及青岛总领事馆的支持。团队为总领事馆定制了“树叶皮革”礼盒,也推动了中泰两国绿色材料和文创领域的合作。
黄梦团队为泰王国驻青岛总领事馆定制树叶皮革礼盒。受访者供图
不同于传统环保企业的单一发展路径,黄梦将目光投向更加创新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为了将社区纳入到价值链中,黄梦团队自创了一种名为“生物循环合成·社区价值模型”的模式。农场不再只是原材料的供应者,他们可以将树叶等农业废弃物交给黄梦团队进行处理加工,加工后的“树叶皮革”材料被带回社区,通过培训和共创,当地居民可以参与到手工艺品制作中来,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如今,得益于中泰两国政策支持,相关技术已在两国成功落地。黄梦介绍说,在“双碳”目标推动下,中国加速推进绿色采购体系建设,泰国也将相关创新项目纳入“国家创意经济”重点示范项目。这一商业模式也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契合。
带着多个国际设计与创业赛事的奖项,2024年,黄梦作为四川大学优秀毕业生,获得由中国教育部、四川大学及出入境管理局联合推荐的创业签证,并在四川大学科技园创立“成都地球之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团队正在寻找投资者来为“树叶皮革”项目融资。
2024年,黄梦成为四川大学优秀毕业生。受访者供图
关于未来,黄梦有清晰的规划。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她计划将“成都智造”的产品反向出口至东南亚及欧洲市场,推动中泰两国的绿色科技与文创合作走向全球。同时,她也希望能为中泰两国的青年创业者提供平台与资源,促成更多跨境技术合作与创新发展。
谈及作为一名外籍青年在中国创业的经验,黄梦说,“不要畏惧陌生的环境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创造机遇的第一步,就是勇敢跨出舒适区”。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